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政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在儿著作《控制与氐制的艺术》,中提出,在相互对抗的群体,甚至是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群体中寻找他们各种各样的相似性是一项很有用的工作。他指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就会存在公开的文字记录和隐藏的文字纪录。这些隐藏的文字记录具有数量众多的特点。在本项研究中,我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学的方面。作为一种对抗性陈述,在隐藏的话语中,我们可以认为,表达的形式通常不受语言学的形式和规则的制约。其中一些甚至会被认为是粗糙、低俗或平庸的。仅对前者做出解释,而忽视了后者将只能揭示故事中一面,对理解另类政治话语帮助甚微。斯科特的论断可能能够应用于某些按社会经济地位划分的群体(例如奴隶、农民、文员、贱民)。那么,这一论断是否能用于对网络话语的分析呢?例如,在伊朗和中国,路中央政府规制了官方话语(主流媒体),而余下的非官方话语(被规制程度较浅的网络话语,例如博客)则为隐藏性文字记录提供了潜在的发展空间。两个国家都在管制冈特网上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成功。但政府管制者和网民之间的游戏就像猫鼠游戏一般(Endeshaw 2004)。本文将以Alireza Doostdar(2004)对波斯的博客进行民族志研究为出发点,将其在互联网的俚语使用方面的研究发现用于两个中国桥梁性质的博客:Chinasmack和China Digital Times. Doostdar提出,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言语类型(见Bakhtin 1984),为大范围内的语言使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论坛。通过民族志的路径,他发现一些波斯的博客对语言学规则和形式进行扭曲,并由此引发了其他试图维护这些形式的博客的批评。他从根本上确认了博客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体裁,并将语言学和文化霸权的问题和文化资本联系起来.本研究从假设从民主化以外的视角研究博客和博和客话语具有重要性出发,得出如下结论:就算是探讨最庸俗的话语,也无法完全与政治讨论割裂开来。事实上:大量因特网俚语背后起着积极作用的因素,即为对某个政治议题或社会议题的抗议。最后,我提出规制所谓网络低俗话语的结果,往往不能减少这些话语,反而会导致类似话语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