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自愿移民的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国家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机构的研究热点,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难题。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让羌族这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汶川地震移民搬迁至新的地方已经逾4年,在这4年当中,羌族移民的生活现状如何,他们对移民有何感想,都是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契机之下,直台村的生计困境问题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要关注的重点。
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是地震之后唯一一个完整的异地搬迁的羌族移民村。2009年5月,直台村从龙溪乡搬迁到了邛崃市南宝山直台村,开始了新的生活。随着地理位置的转变,移民们的生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并陷入了目前的困境当中。前面部分,论文介绍了直台村的基本情况,包括老直台村的生态环境、村落的内部关系、家庭的分工结构,以及信仰。此外,还介绍了直台村人移民之前生计情况,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挖虫草、以及外出打工四个方面,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描写,完整地展现出直台村移民之前的生计状况。与之对应的,文章还介绍了南宝山新村的生态环境,移民的土地政策,移民之后的农作物、畜牧业和养殖业、挖虫草、外出打工、商业这五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同移民之前做了一定程度的对比。以此对比的方式,描绘出了直台村村民的生计困境现状。
文章还总结了直台村的具体生计困境、包括土地和工作的丧失,疾病的增多,公共资源的丧失以及边缘化五个方面,并分析了困境造成的原因。此外,文章还归纳出了四个导致生计困境产生的重要因素,即生态环境变化、社会关系网络变化,补偿机制和发展项目,以及移民主体性缺失。
在现象描绘、具体归纳以及原因分析之后,文章提出了非自愿移民在搬迁中应作何注意,政府在非自愿移民项目中又应承担何种责任。
生计问题是文化保护问题的基础,只有解决了羌族移民的生计问题,羌文化在异地的存续才能得到实质性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