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认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加快推进以资源类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向以加工装配类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转变;以劳动密集、资金密集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向以技术密集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转变。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发展,是克服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现有的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理论,是将高加工度化作为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阶段,将工业化阶段划分为重化工业化阶段、高加工度化阶段和技术集约化阶段,并且将高加工度化视作是比重工业化更高一级的阶段。但笔者认为,不应该将高加工度化阶段视为是超越了重化工业化阶段的另一个更高一级的阶段,而应该视为是重化工业化过程中各产业内部的生产链条的纵向深化发展。目前国内对工业高加工度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的分析上,缺乏从定量角度研究工业高加工度化水平。并且现有学者关于工业高加工度化的测量研究存在统计口径模糊、指标计算不科学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首先按照统计年鉴中工业行业对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做具体的归纳,明确计算高加工度化系数时原材料工业以及加工工业的统计口径。然后建立以高加工度化系数为核心,工业结构变量为辅助的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立体测量体系。本文根据四川省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年统计数据,分别从纵向发展趋势以及横向比较两个方面对四川省工业高加工度化水平做实证研究。得出四川省工业高加工度化水平现状:从纵向发展趋势角度看,从2004年到2012年期间,四川省工业高加工度化系数和制造业高加工度化系数逐年增大趋势明显,四川省工业和制造业内部呈现出明显的高加工度化趋势。但由于四川省采矿业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四川省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进程,表现出四川省工业高加工度化系数涨幅小于制造业高加工度化系数的涨幅。在原材料工业内部,四川省采矿业比重逐年上升,而原材料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下降。在加工工业内部,重加工工业比重高于轻加工工业,同时,轻加工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重加工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于是四川省工业在向高加工度化发展的同时,加工工业也符合重化工业化进程发展趋势。从横向比较角度看,四川省工业高加工度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吉林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在全国除台湾省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里排名第十,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工业高加工度化系数是四川省的2倍。四川省原材料工业,特别是采矿业比重过大,加工工业中的重加工工业比重过低是造成四川省工业高加工度化程度落后的主要原因。提高四川省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基本路径是在工业结构选择中努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加工制造产业并不断淘汰采掘业、原材料制造业等原材料工业,加快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结构体系。对传统加工业进行高新技术的改造,一方面推动传统加工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引导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以及低消耗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