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病率排名第二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非运动症状和运动症状两大类。非运动症状包括认知障碍,主要与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变化相关。运动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等,主要与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相关。海马区和黑质区在PD的发生和治疗中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聚焦海马区,探讨PD认知障碍发生的Rac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472166);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项目(项目批准号:GDUPS20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病率排名第二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非运动症状和运动症状两大类。非运动症状包括认知障碍,主要与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变化相关。运动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等,主要与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相关。海马区和黑质区在PD的发生和治疗中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聚焦海马区,探讨PD认知障碍发生的Rac1信号机制,另一方面聚焦黑质区,探讨新型水凝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对PD运动障碍的治疗作用。第一部分 聚焦海马区,探讨PD认知障碍发生的Rac1信号机制PD发生可伴随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是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但其对PD认知障碍的调控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我们聚焦海马区,结合我们课题组前期关于小G蛋白Rac1在神经元结构重塑中的调控作用研究,探讨Rac1对P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调控作用。我们首先通过腹腔注射MPTP制备了 PD小鼠模型,利用GST pull down技术检测PD模型鼠海马区Rac1活性,结果显示,PD小鼠Rac1GTPase活性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备Rac1活性突变体Rac1-L61和负性显效突变体Rac1-N17慢病毒,立体定位注射至小鼠海马CA1区,观察Rac1活性突变体对PD小鼠的认知行为、树突可塑性及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改良Y迷宫实验显示,与MPTP组相比,Rac1-L61+MPTP组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显著增强;免疫荧光染色显示,Rac1-L61+MPTP组小鼠CA1区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多,Rac1-N17+MPTP组小鼠CA1区树突棘密度显著减少;利用场电位记录海马CA1区LTP的变化,发现Rac1-L61逆转了 MPTP引起的LTP降低,Rac1抑制剂NSC23766和负性显效突变体Rac1-N17导致LTP和LTD显著降低。本研究提示Rac1可能通过调节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和功能重塑,介导P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以Rac1分子为靶标,为开展PD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 聚焦黑质区,探讨PD运动障碍的新型水凝胶联合BMSCs的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针对PD的治疗,主要聚焦在黑质区,针对其运动功能障碍展开。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干细胞移植存在存活率低、存活时间短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干细胞移植效率,探索新型有效治疗手段,我们制备了 Geltin-PANI水凝胶,用来包裹BMSCs,研究其对PD的治疗作用。红外光谱检测、溶胀性和体外降解性测试、电镜和流变学检测显示,水凝胶生物降解性与溶胀性较好,能够形成平均直径为160 μm的孔隙,同时具有剪切稀化的改变,适合作为生物材料载体。MTT和CCK-8结果显示BMSCs在水凝胶上生长增殖良好。进一步,我们将水凝胶包裹BMSCs,并通过立体定位注射到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黑质区。与MPTP组和单独使用BMSCs组相比,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水凝胶联合BMSCs组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和神经纤维密度以及纹状体区TH+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密度显著提高;转棒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发现,水凝胶联合BMSCs组小鼠运动协调能力显著改善;黑质区BDNF和GDN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水凝胶联合BMSCs组小鼠BDNF和GDNF的含量显著增高;重要的是,水凝胶联合BMSCs比单独使用BMSCs具有更长时间的疗效。本研究证明我们构建的新型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能够在体内为BMSCs提供稳定的微环境,延长BMSCs的存活时间,进而延长了营养因子的释放,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背景第三代EGFR-TKIs在既往EGFR-TKIs治疗失败的、晚期EGFR T790M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中位治疗约10个月后通常出现耐药。迄今,第三代EGFR-TKIs耐药研究主要来自国外研发的奥希替尼和CO-1686。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了不同药物耐药谱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艾维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第三代EGFR-TKI创新药物,具有与其他同类药物不同的化学
研究背景癌症长期以来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也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化疗已成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极大的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化疗仍存在靶向效果差、副作用多、部分复发患者存在化疗药耐药等问题,影响了化疗的整体疗效及远期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已深入研究和开发了靶向药物递送系统(TDDS),尤其是基于纳米颗粒的TDDS。纳米颗粒(NPs)具备表面易修饰,理化性质易调节等优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位于第三位,死亡率位于第二位。虽然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药物的更新,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极其复杂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编码RNA在肿瘤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仍未被完全揭示。研究方法:(1)运用原位杂交、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属于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为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全长33-36kb,是一类主要感染人类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病原体,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ARD)、流行性眼角膜结膜炎(红眼病)、急性咽结膜炎、婴幼儿致死性支气管肺炎、胃肠炎、膀胱炎等疾病。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腺病毒主
修井作业中涉及到较详细烃馏分组成的烃分布测定有助于研究改质降粘反应前后原油中烃类的变化。由于原油的复杂性,不可能准确地描述ISC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反应。准确描述所有原油氧化反应的动力学需要大量的动力学表达式和参数键,它们可以连续或同时发生反应,并经常产生分子内反应。碳氢化合物氧化反应的详细模型只适用于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分子,由几个反应步骤(方程式)组成。此外,即使存在详细的碳氢化合物氧化模型,也不能
本文研究了多指标空间抽样样方大小的确定方法,对于总体总量的抽样估计精度和调查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调查中,多指标空间抽样样方大小的确定对于调查成本的减小和抽样估计精度的提高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构造了基于样方大小、交通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影响的成本函数,并给出了在成本约束下,总体总量有效估计时最优空间抽样样方大小的确定方法,以及在精度约束下,总体总量有效估计时最优空间抽样样方大小的确定方法。本文由
阿特拉津在世界范围内有60多年的生产使用历史,在全世界被广泛使用。其中美国曾是世界上使用阿特拉津最多的国家,年使用量超过30000t。由于美国环保署(EPA)曾一度认为阿特拉津的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大于其可能的负面作用,并未禁止其使用。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除草剂因安全性问题受到质疑及被禁止使用的环境下,阿特拉津的使用量逐年增高。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等是最早使用阿特拉津作为除草剂的国家,上世纪60年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学者关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 ALL),并展开了相关研究,而国内的研究还较少。目前关于前外侧韧带的解剖依然存在不少争议性的且实质性的问题。通过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MRI)检查来识别正常前外侧韧带或是诊断前外侧韧带损伤还在研究中。在考虑修复重建前外侧韧带之前,对前外侧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功能
1.研究背景与目的:窖蛋白-1(Caveolin-1,Cln-1),一个22kD的跨膜蛋白,是胞膜窖(Caveolae,Cle)组成中最重要的结构蛋白。Cln-1结构中的N-末端与C-末端都朝向细胞质[1],N-末端82-101位氨基酸残基形成窖蛋白“脚手架”结构域(CSD),在Cln-1与众多胞内信号蛋白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Cln-1结构中另一个关键结构域是14位酪氨酸(Y14),在对细胞刺激
背景与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以及神经元的大量丢失及突触功能障碍。Aβ沉积能增加GSK3β活性,继而引起Tau蛋白的磷酸化,促进神经元的凋亡。PKCβ是典型PKC中的一种亚型,能促进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