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投债作为我国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工具,其背后存在着隐性的政府信用支持。多年来城投债的野蛮生长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其造成的风险积聚问题不容小视。从2014年国发43号印发到2018年财金194号文和23号文等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的推出,政企债务边界逐渐明晰,城投债的金边属性褪去。在此政策背景下,城投债传统估值方式受到冲击,其定价分析框架需要重构。对于城投公司而言,一方面,随着政府隐性背书的减弱甚至消除,城投公司融资压力倍增。另一方面,传统业务模式下城投公司生存空间不足,市场化转型已刻不容缓。笔者注意到已有文献大多是对政策未实质性收紧前的城投债的研究,对于新形势下新城投债尤其是公司债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旨在系统把握城投债的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合理地确定市场化转型背景下的城投债的发行利率。同时希望能够给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影响城投债融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其中宏观因素有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环境、区域经济及财政实力和其它宏观因素,微观因素有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公司战略、债项自身要素和其它微观因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本文以G城投公司发行小公募债券为研究对象,将影响因素与G城投公司结合做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理论上债券的融资成本并与债券市场真实数据对比,验证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表明,以往在城投债定价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地方财政实力不再一家独大,而城投公司自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基本面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微观因素在城投债定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后,根据构建的融资成本影响因素体系以及G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路径,对政府、中介机构、发行主体以及投资者提出相应的建议。政府层面,明确政府定位,理顺政企关系,加强对融资平台监管。中介机构层面,强化债券市场参与者管理,规范机构工作流程。发行主体层面,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更新经营理念,加强财务管理能力。投资者层面,投资者不能盲目信仰,应更加关注城投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基本面要素。本文研究对象为以“小公募”方式发行的城投债,对于私募债等其他类型债券的融资成本没有深入研究。且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城投债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重心会不断迁移,有待后来学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