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治疗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为治疗低位腰椎间突出症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患者共86例,依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A组行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45例,B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共41例,两组病例均为低位单侧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及体征典型,术前均经腰椎正侧位X线片、CT、MRI检查确诊。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基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由同一医师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手术前后JOA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系统[1])。所有结果通过软件SPSS19.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来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有无统计学差异,客观评价临床疗效,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大于18个月,平均随访20月,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A组(椎板间隙组)的术中出血量比B组(椎板开窗组)少,而术后卧床时间A组较B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进行手术疗效评定,手术疗效评定标准采用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优良率相仿,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18个月随访的JOA评分组间比较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月、18月相比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A组下腰痛缓解率为83.4%,B组为79.3%,经卡方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侧的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单侧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既能迅速减压、消除症状,又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腰椎不稳及硬膜囊粘连的发生率,从而提高远期疗效,适宜在缺少微创设备的基层医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