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养分的快速测定方法及仪器的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三种主要营养元素。通过对农作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可以大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过度施肥也会造成土壤养分供应失衡、增大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流入地面水体或渗入地下水,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形成土壤的潜在污染。本文研究了土壤中速效养分氮、磷、钾的快速测定分析方法,探讨了分析测定条件;使用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研制了分光测试装置。 第一章:综述 概述了现阶段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养分测定的常用方法和相关速测仪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课题及内容。 第二章:硝酸试粉法快速测定硝态氮的研究 研究了硝酸试粉法测定土壤中硝态氮的反应机理,并以此为依据改进了硝酸试粉的配制比例,减少α-萘胺和锌粉的用量,使反应稳定性得以增强并降低了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研究中还发现,无醋酸溶液加入不影响反应的进行,反应中加入的基体柠檬酸的酸度完全可以满足反应的需要。结果表明,硝态氮含量在0~3.6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03mg/L。用于土壤和坏境水样的测定,结果满意。 第三章:纳氏试剂法快速测定铵态氮的研究 研究了纳氏试剂法测定铵态氮的最佳配制方法和反应条件,使用酒石酸钠为金属离子掩蔽剂,在溶液pH为12.5条件下,加入聚乙烯醇稳定溶液。试验表明,本方法在0~9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溶液清澈无浑浊现象,在测定时间内吸光度保持稳定。将该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铵念氮(N-NH4+)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第四章:孔雀绿法快速测定磷的研究 探讨酸度对孔雀绿-钼酸铵与磷形成离子缔合物反应体系及测定的影响。简化原有方法为一步加酸,以孔雀绿-钼酸铵做显色剂,聚乙烯醇为稳定剂,采用分
其他文献
作为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铁氧化合物(Fe3O4)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被视为非常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光催化剂的载体。但是,单纯的Fe3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放电容量低和循环性能差的缺点,大大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围绕不同形貌的Fe3O4/C复合物的合成及其锂电性能研究展开工作。鉴于Fe3O4具有良好的磁性,因此将其应用延伸到磁性可回收光催化领
近些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因其具有多样新颖的拓扑网络结构,在多相催化、分子与离子交换、气体吸附与分离、药物传递、质子传导、光电磁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科研工作者们的极大兴趣。有机配体在设计合成MOFs材料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晶体工程学原理,本文以设计和开发结构新颖的MOFs材料为目的,选
与传统有机电解液系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以锂盐水溶液做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高功率以及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储能系统。磷酸铁锂因其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优良的脱嵌锂性能,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环境无污染以及成本较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应用于水系锂电的正极材料之一。但是作为电极材料,离子扩散较慢以及导电性能较差都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目前人们主要通过碳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在武汉市硚口区广泛深入开展的“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党员联系群众活动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过渡金属铜或铑配合物催化下Q一重氮羰基化合物与烯胺、亚胺的加成反应,以及与醇和含氮化合物的插入反应。 1、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Q.重氮乙酸乙酯(EDA)与烯
本文运用电化学方法和量子化学理论对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和结构理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肼及其衍生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从报章媒体的语言文字使用中,能观察到现在语言发展的一种变化,本文通过分析2013年及2014年《广州日报》元旦当天发行的报纸所使用的文字及用语,从而解析出现在报章媒体对于
高效构建碳-碳或碳-杂键是有机合成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过渡金属交叉偶联或无过渡金属催化偶联是非常好的两类成键策略。铜金属催化偶联具有经济、高效、绿色和广适性等特点
麻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茎枝、根均可入药,麻黄碱有平喘、升高血压、收缩血管等作用。如何有效评价和监督麻黄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是目前实现规模化开发麻黄资源,延伸产业化链条
当前,网络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正确处理网络热点、妥善处置网络事件越来越重要。近年来,网络事件呈现出六个突出特点:一是由小见大,由小及大;二是由此及彼,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