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拟于在胃黏膜损伤模型基础上,通过对电针腧穴“胃病方”的刺激量诸因素包括针刺时间间隔、留针时间、电针频率关系的研究,完善针灸治疗胃病的针灸处方。以此为切入点,使之上升成为理论,并将其推广至其它特定疾病领域,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针灸临床治疗上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科学而系统的“针方学”。方法:采用吲哚美辛片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在选用腧穴“胃病方”的基础上,电针刺激大鼠其中针刺时间间隔选取一日两次、一日一次,隔日一次,留针时间为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电针频率定为2Hz,30Hz、100Hz,通过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组织学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观察等方面来筛选出疗效最佳的针刺时间间隔、留针时间、电针频率,且通过筛选出的最佳刺激量组合采用上述模型及干预方法,研究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实验一中第1-9组的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组织学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观察较模型组改善(P<0.05),第1-9组之间两两比较,其中第9组较第1-8组改善(P<0.05),第1-8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中最佳刺激量组与假模型组相比较,最佳刺激量组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液中的NO含量升高,而胃黏膜中ET含量下降,与假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佳刺激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最佳刺激量组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液中的NO含量明显升高,而胃黏膜中ET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吲哚美辛片可以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通过筛选得出留针30min,电针频率100mz,一日一次为最佳刺激量;通过筛选出的最佳刺激量给与电针干预,可以使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浆中NO升高,胃黏膜中ET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