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当前国内外法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未成年人相关立法及司法制度还较年轻,并且在当前阶段呈现出轻刑化的趋势。虽然,轻刑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而做出的一种保护方式,但我们也发现轻刑化所已经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则是从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的问题出发,根据当前现状及问题分析轻刑化的成因并提出对轻刑化的质疑,再分别从刑罚正当化理论和比较法的角度来反思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造成的问题,而且日本和美国作为从“保护主义”到“严罚主义”转变的典型少年司法经验可以进行比较研究,根据相应的刑罚理论、别国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补充说明我国当前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应当采取的司法理念并制定相应制度,以实现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达到合理要求,以下将文章主体部分进行简要介绍:第一部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现状及问题,主要是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现状进行了展开。介绍了当前我国针对未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简要介绍了现行相关法律规定。随后,在说明现状后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产生的问题进行展开,就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多元化、犯罪手段凶残化高智商化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第二部分,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成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分析轻刑化后在理念上和立法上是如何形成的。第一,我国刑事政策如何体现了轻刑化以及相关国际文件对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理念形成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二,在立法层面上,对未成年人过于“保护”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第三部分,从刑罚正当化理论来否定轻刑化。从刑罚正当化理论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问题,原因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问题也是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的问题,对于究竟如何更好的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就必须要对刑罚的目的进行探讨。对未成年人应该“保护”还是“惩罚”,需要回到刑罚正当化理论中进行讨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现状、问题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我国刑事政策及立法更偏向于“保护主义”,那么,在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刑罚报应论和刑罚目的论进行探讨,因为“保护主义”和与之相对应的“严罚主义”,恰恰对应着刑罚正当化理论中的目的论和报应论,该部分主要是在理论层面探讨“保护”与“惩罚”二者分别在犯罪预防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第四部分,从比较法的角度来否定轻刑化,并引入美国和日本的少年司法经验.自美国和日本诞生少年司法制度之初,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都偏向于“保护主义”,随着立法的完善和司法制度的改革,美国和日本都逐渐将原有的“保护主义”进行了转变,究其原有,不能完全断定运用“保护主义”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治理时不能达到预定效果,但至少可以推断,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经过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后都选择了倾向于“严罚主义”的做法,那么至少可以认为美国和日本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经过少年司法制度改革后都显得更加谨慎。第五部分,余论作为反思之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主要针对文章开头提出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理念和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并分别在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和美国、日本少年司法经验的情况下,提出我国应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问题的思路。我认为,我们应当以报应论为基准,以目的论为补充。我们并不能主张报应刑严罚就不去考虑未成年人的特殊法律地位,“保护”的过头,就是捧杀。因此,我们有必要给未成年人头顶悬挂一个警钟,让他们在心生恶念时有所顾忌,有所畏惧才好。这并不是要对未成年人犯罪严厉打击,恰恰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