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TGF-β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及芹菜素和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2、探讨NCAM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及芹菜素和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2h)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operated,S,n=7)、模型组(Model,M,n=28)、芹菜素组(Apigenin,A,n=28)和地塞米松组(Dexamethasone,D,n=28)。M组、A组和D组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分为再灌注6h组(M6h,A6h,D6h,n=7)、24h组(M24h,A24h,D24h,n=7)、72h组(M72h,A72h,D72h,n=7)、7d组(M7d,A7d,D7d,n=7),各4小组,共13小组。A组于再灌注同时及其后的每24h腹腔注射11.6×10 M芹菜素溶液25mg/kg(0.8ml/100g),D组于再灌注同时及其后的每24h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溶液5mg/kg(0.8ml/100g),S组和M组在相同的时间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动物麻醉清醒后均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每组大鼠各6只观察至规定时间经心脏灌注固定后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TGF-β1和NCAM表达、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每组1只大鼠经心脏灌注后做脑组织切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灶。
结果:
1、神经行为学评分:M组在7d神经行为学评分较6h有减小(P<0.05);A组在7d神经行为学评分较6h、24h有减小(P<0.05),在72h神经行为学评分低于M72h组(P<0.05);D组在7d神经行为学评分较6h、24h有减小(P<0.05);余各相应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脑组织切片TTC染色:假手术组脑片均红染,未见白色梗死灶形成;模型6h组可见较大的尾壳核和额颞顶叶皮层白色梗死灶的融合;地塞米松6h组及芹菜素6h组的梗死灶较相应时间的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主要表现在皮层。
3、大鼠脑组织细胞结构变化:M组缺血侧皮层神经细胞结构模糊、胞体肿胀、胞浆水肿,出现不同程度的核深染、细胞皱缩,出现明显空泡化,M72h组病变最明显。A组和D组较相对应时间的M组组织水肿有减轻。
4、大鼠脑组织TGF-β1的表达:M组、A组和D组各时间点都有TGF-β1的表达增加,其表达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组各时间点间比较,24h、72h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7d仍有大量表达。A组和D组较同期M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1或P<0.05)。A组和D组相对应时间组之间表达量无明显差异。
5、大鼠脑组织NCAM的表达:M组、A组和D组各时间点都有NCAM的表达增加,其表达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组各时间点间比较,72h组表达最明显(P<0.01或P<0.05),7d仍有大量表达。A组各时间组较同期M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1)。D组在6h、24h组表达较同期M组表达明显增加(P<0.01),在72h、7d组表达量与同期M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芹菜素与地塞米松均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1的表达,提示芹菜素和地塞米松可能通过TGF-β1促进脑组织损伤的修复,达到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2、芹菜素与地塞米松均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的表达,提示芹菜素与地塞米松可能通过NCAM而达到促进脑组织损伤后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