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不成熟髓系细胞在骨髓大量增生及正常造血受抑为特征。现已研究表明,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存在着白血病干细胞,其缺乏向下一阶段分化成熟的能力,白血病干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可导致白血病复发。IL-3属于造血细胞受体超家族的成员,CD123是IL-3a受体亚基,现认为CD123是白血病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已有研究发现74.6%的AML患者可检测出CD123白血病干细胞。基因突变是白血病形成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FLT3基因突变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常见的基因异常,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NPM1被认为是AML中最常见的突变。在众多的实体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均可存在。NPM1基因突变是AML预后良好的标志。C-KIT基因突变位置主要位于第8、17号外显子。本文通过检测CD123及C-KIT、NPM1、FLT3基因探讨其相关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本文选取6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样本,正常对照20例选取巨幼细胞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患者样本。全部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样本CD123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阳性率。其中48例样本采用PCR法和DNA直接测序法进行C-KIT、NPM1、FLT3-ITD三种基因突变检测分析。采用全血细胞分析检测样本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并分析其与三种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CD123与三种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数据用SPSS17.0软件处理。 实验结果: 本文检测结果显示,CD123阳性率62.5%,C-KIT基因率10.4%,NPM1基因突变率33.3%,FLT3-ITD基因突变率22.9%,NPM1与FLT3-ITD基因联合突变率20.1%。随着年龄的增长,NPM1和FLT3-ITD的比例在逐渐增加。白细胞计数C-KIT+、NPM1+与FLT3-ITD+明显高于各自突变阴性组及全阴性组(P<0.05),但此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D+组与ITD-组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IT基因在M2、M4中多见,NPM1突变多见于M4与M5,FLT3-ITD在M5中多见。11例FLT3-ITD阳性样本,其中8例伴有CD123表达阳性,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KIT、NPM1、FLT3-ITD是AML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在AML的发生及预后中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初诊AML患者,基因突变筛查有助于向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并可成为评判预后的分子标志物。C-KIT基因在M2、M4中多见,NPM1突变多见于M4与M5,FLT3-ITD在M5中多见。CD123的表达与FLT3-ITD呈正相关,可能提示其预后更差,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