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观察VEGF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近交系Lewis大鼠为供体, BN为受体,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3组,A组: Lewis→BN+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lml/kg/d皮下注射,手术当天至死亡;n=20);B组: Lewis→BN +CsA组(CsA lml/kg/d皮下注射,手术当天至术后30d;n=32);C组(对照组): Lewis→Lewis +CsA组(CsA lml/kg/d皮下注射,手术当天至术后30d; n=32)。各组分别于术后1d、6d、10d、21d、30d、60 d取肝脏组织,HE染色、VG染色、网状纤维染色、CK19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脏病理改变。2.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肝移植后发生慢性排斥、急性排斥以及同品系的移植肝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1. A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6d表现为中度急性排斥反应,RAI评分6~7分;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急性排斥反应进行性加重,到10d或临终状态时表现为重度急性排斥反应,RAI评分8~9分。2. B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慢性排斥反应进行性加重,表现移植肝纤维化逐渐加重;汇管区胆管逐渐减少。术后60d可见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表现:RAI评分9-12分:胆管炎性损伤;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汇管区显著扩大;中央静脉局灶性闭塞和不同程度的炎症;严重者可见肝硬化改变。3. C组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RAI评分0~3分,术后6d几乎接近正常肝组织。4. A组、B组、C组术后1d移植肝组织均可见肝细胞VEGF表达明显升高,之后趋势各异。A组肝细胞VEGF表达程度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增高。B组肝细胞术后6d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术后10d后表达又复增强并保持较高水平。C组肝组织术后6d表达开始逐渐下降并保持较弱水平,术后60d几乎未见VEGF表达。5.术后1d各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d,B组与A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B组表达低于A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术后60d,B组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1.近交系大鼠Lewis→BN品系组合,术后给予低剂量的免疫抑制剂CsA,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病理改变符合慢性排斥反应的特点,是研究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2.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中,VEGF表达明显增强。VEGF可能在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