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叙事与读者判断的关系探究——修辞叙事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123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称是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人称对于叙事的重要意义却并没有被充分发掘。传统的叙事理论基本止步于人称的分类标准作用,对不同人称叙事效果的探讨简单而概略;经典叙事学细化出了各种叙事元素,并相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对人称问题相对忽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人称存在的意义。直到后经典叙事学的出现,叙事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人称的叙事学意义才普遍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重视。不同流派的叙事理论家们都分别在自己的理论系统内探讨人称的叙事意义,修辞叙事学、认知叙事学、自然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等均对人称有所涉及。虽然各流派的出发点和具体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读者维度则成为各流派研究共通的一个话题,这为我们接下来对人称的系统化梳理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   本文对于人称的系统化研究将以不同人称叙事作品中人称与读者判断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分析对象。鉴于修辞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学中较具理论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一个流派,其代表理论家詹姆斯·费伦更是有专文探讨人称与修辞效果的关系,本研究将以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为理论基石,同时借鉴其他后经典叙事学流派研究人称的一些方式方法,具体分析人称叙事与读者判断的关系。本文的论述将涵盖第一人称叙事、第二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和较具有实验性质的多人称叙事与读者判断的关系,具体的论述以文本现象为基点,以读者阅读为导向,以作者意图分析为补充,贯之以中外叙事作品的例证,着重分析不同人称的叙事作品中读者与叙述者、人物乃至作者的位置关系,以及由此位置关系而生发的读者对作品所作的阐释和判断。具体而言,对于第一和第二人称叙事,研究分别在读者与文本的互动、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两个层面上进行,其中第一人称叙事部分还讨论了视角越界现象对人称与读者判断关系的影响。第三人称叙事包容量极大,本文借鉴维吉林诺娃的分类法,分别讨论了第三人称叙事的客观模式、评述模式、主观模式与读者判断的关系。至于多人称叙事,由于这一叙事形式的多样,本文对其作了基本的归类,并从叙述者的身份判定、叙事视角以及阅读距离三个角度对多人称叙事中人称与读者判断的关系作了概括性的论述。
其他文献
新型薄壁宽型桥式(TWB)壳体比原先设计结构轻,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薄壁桥式壳体也提供配置更大直径的制动盘和增加摩擦衬块的面积,有利于降低制动盘的工作温度,
韩国汉文小说是指用汉语写成的,表达古代朝鲜民族自身感情和意识的文学作品。由于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宗藩关系,周边王朝以儒家文化为官方哲学,以汉文字作为
新世纪以来,以前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又被重新拍摄成电视连续剧,与上世纪80年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不同,大多数重拍剧的改编初衷是来自经济利益驱动。但是重拍剧令业界艳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