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单一经济模式演变成民营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混合型经济模式,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资金支持方面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相比极不相称。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试图找出阻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缓解其融资困境,促进其健康蓬勃的发展。论文主要将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相结合,并辅以计量经济方法进行研究。在融资方式新发展部分采用了比较研究方法,国内国外相对比,找出差距,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论文从实证分析着手展开研究,选取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及其所辖当涂县的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样本。得出的结论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除了内部积累外,对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很高;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特别是对高科技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而言,最为缺乏的就是中长期贷款和股权资本;中小民营企业中,一些做大的企业其融资状况有所改善,而小型企业融资仍相当困难;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状况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另一方面,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融资的创新方式出现的越多。在实证研究部分,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找出与该地区银行贷款和其他负债相关的影响因素,验证了与“强制优序融资”这一融资结构理论是否相符。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和相关的经验资料,系统地分析了造成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现状的主要原因。第一是转型期的金融抑制因素。与西方学者提出的普遍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不同的是,我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虽由政府制定,但储蓄存款额却一直居高不下,可贷资金并不缺乏。由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贷款利率与市场均衡利率之间的差距加大,即便是商业银行有一定的贷款利率上浮权限,但与其所承担的风险不相适宜,造成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的惰性。第二是体制上的因素。间接融资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是大型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了牢固的合作关系。直接融资方面,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和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