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便捷的视觉显示终端(VDT)办公模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其引发的疲劳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疲劳不仅使人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效益受损,工作中疲劳通过不断地累积,还会诱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VDT办公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过劳死等症状。正常情况下,合理的劳逸措施能使办公疲劳得到有效缓解,如工作中的工间休息,但由于办公条件的各种限制和办公人员的工作习惯与意识,大部分办公人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较少主动地进行工间休息,办公环境也缺乏缓解疲劳的空间和设施。本文通过调研和实测获得日疲劳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缓解疲劳的应对策略。通过对9家VDT办公模式的公司的办公现状的调研发现,加班和久坐现象均较为普遍,办公疲劳对生理的影响最为显著,但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其中对身体影响最严重的部位分为眼部、腰部和肩部。大部分人只有偶尔才进行劳逸结合的习惯,休息方式也只是通过上厕所、接水等生理需求进行被动地休息。通过对办公公共空间的调研,空间类型设计较为单一,缺乏私密性的设计,功能上缺乏针对缓解疲劳的要求措施。通过对10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全天VDT办公的任务模拟,结合办公绩效、疲劳量卷和脑电(EEG)信号对办公疲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全天疲劳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并呈现累积增长的趋势;全天中疲劳出现了两个疲劳峰值,分别在上午的10:15-10:50时段和下午的16:15-16:50时段;上午时段与下午时段的疲劳变化较为一致,但下午的疲劳程度整体比上午高。通过疲劳量表得出,VDT办公过程产生的疲劳是一种轻度疲劳,大部分时段内是可以接受,无需进行休息调整,只有在上午10:15—10:50,下午16:15—17:25两个时段内为一般疲劳,需要进行休息调整。通过EEG信号分析得出,特征参数(α+θ)/β能较好地反应疲劳变化情况。基于恢复性环境和五感疗法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办公公共空间设计的三大设计策略,即通过把自然引入室内、营造多元化的空间类型、设置丰富的吸引力元素,并将设计策略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对实际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