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科学期刊开始以其传播周期短、容量大等特点逐渐演化为科学交流的一种主要媒体。学术期刊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国际科学技术交流,特别是推进科学技术自身不断进步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科学网电子杂志》中博文栏目作者之间的虚拟阅读行为特点。具体地,本文首先基于给定度序列的随机化网络匹配生成算法,建立了一个博文作者群因虚拟阅读行为而产生的无向、赋权、虚拟的社会关系网络产生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去反映这一博文作者人群因被同一杂志遴选而共同发表博文后相互阅读而产生的复杂阅读行为;文中提出的“虚拟联系”构建方式融合了部分后验“调查统计规律”,较已有相关研究中“依照物理联系数据建模”的思想方式更显合理。本文提出的作者群“虚拟网络”的构建方式有助于分析此类高端虚拟舆论社区中观点的形成、传播,也使得识别和发现社区中意见领袖及成员的角色等更容易。这一分析方法可以对传统的引文分析或合作网分析形成相应的补充,同时也更接近学术引用的真实人类行为特点。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为做比较分析,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物理类权威的纸质期刊《物理学报》中最近十年发表的PACC代码为0545的期刊论文内部引用情况。通过分析这一特殊内部引用网络的数字特征,并将之对应的虚拟阅读行为网络的数字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效的结果。具体研究方法是提出了期刊内部引文网络的方法来发现刊物有影响力的作者。(本期刊以外的引文被忽略,在本文中,建立了《物理学报》最近十年120期中PACC代码为0545的所有文献及其内部引文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论文的引文数据构造论文关系网络并计算和分析网络的静态属性特征;对发表在该刊物的同类PACC代码论文的一些内部引用情况进行分析。鉴于这种内部引文分析方法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漏引,滥引等现象),本文也尝试采用随机虚拟阅读关系的推断方式来推断相同类研究方向作者之间潜在的引用行为,试图更合理的揭示该刊某类作者间的真实引用关系。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本文构造的虚拟阅读关系网相关数字特征不仅与反映内部引用的引文关系网的一般的数字特征保持一致,而且更能反映学术观点相互引用、借鉴的真实行为规律。文章最后,还对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虚拟阅读关系网数字特征进行了进一步比较,尝试给出了Web时代不同类型期刊办刊的一些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