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在市场经济国家实施了多年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而进行的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方式的一场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预算执行和财政支出管理的制度性创新。截至目前,这项改革己走过了十一个年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初步建立,资金支付方式日益规范,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变革意味着风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支付方式的变化较大,从部门预算的审核下达、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审核、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申请、支付,到代理银行、人民银行的清算等等各个环节都隐藏着一定的风险。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迫切需要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防范控制财政资金支付的风险,使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都处在严格的、规范化运作程序之下。由于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开展时间较晚,各地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进展远落后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相关理论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在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总结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制度和实践方面的问题,探索改进当前动态监控体系的方式和方法,为加快推进动态监控体系建设提供借鉴,进而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展开。首先阐述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地位,明确了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重要性,说明了为什么要建立动态监控体系,提出不管是传统的分散支付模式还是适应公共财政改革的集中支付模式,都存存“监管真空”和“监管缺位”,需要根据监督重点前移的特点,探索适合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的动态监控体系。并对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对于深化国库集中支付、降低资金风险和财政监督模式创新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对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建设现状、建设任务和现行运行模式的分析,剖析了动态监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监控范围过窄,运行机制不完善、缺少整体规划、功能有待提升等问题。并结合DY市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建设的实践,作了实证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改进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三个方面,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完善动态监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