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体现了地理学科特有的育人要求。高考特有的选拔功能,使得高考试题也成为了重要的风向标。全国卷I中有关人地协调观的试题材料新颖,与学科内容结合紧密,展现地理学科与社会的关联,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关系,传达了推动社会发展与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对试题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获取和解读、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具有重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体现了地理学科特有的育人要求。高考特有的选拔功能,使得高考试题也成为了重要的风向标。全国卷I中有关人地协调观的试题材料新颖,与学科内容结合紧密,展现地理学科与社会的关联,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关系,传达了推动社会发展与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对试题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获取和解读、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辅相成,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对学生的发展受益终身。因此,从高考试题的着手,培养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具有重要意义。以课标为基础,采用文本分析法,对2016-2020地理全国卷I中有关人地协调观试题进行水平等级划分,并从试题内容和考查要求这两方面明确人地协调观考查的特点和趋势。采用问卷调查法明确高中生在人地协调观的理论认知、主观认知和主观实践的培养现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人地协调观的基本内涵,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论认知程度掌握度高;第二,将理论认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过程中,对人地协调观的主观认知程度较好;第三,高中生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人地关系的关注度不高,人地协调观的主观实践不理想。通过对学生试题的分析发现:第一,学生在答题时存在思路不清晰、思考问题不全面、读图能力差、综合分析能力差等问题;第二,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论认知不能应用到答题中去,不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条理性分析,在答题过程中难以想到用人地协调观这一维度来解答问题,人地协调观的主观实践较差。通过对问卷和试题的综合分析发现:二者结果一致,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论认知、主观认知掌握较好,主观实践不太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培养建议:第一,由表及里,深化人地协调观的理论认知,分别从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人口观提出培养建议。将人地协调观理论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理论,将抽象的理论具化为课程内容,有利于深化人地协调观的理论认知。第二,由小见大,加深人地协调观的主观认知。对课本中的知识点抽丝剥茧,从小问题找突破口,并与具体生活场景相结合,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从而加深对人地协调观的主观认知。第三,开展活动,培养人地协调观的主观实践,从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和制定学生行为量表两方面进行。实地调研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所,并且所制定的目标切实可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实践,还有利于地理思维的养成;学生行为量表有利于学生用人地协调观理论来指导实践,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第四,丰富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在地理学习过程,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其他文献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2017年正式颁布施行,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得到社会的重视,围绕如何开展地理教学以更好地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研究近年来日益丰富。新课标强调构建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成为广大教师所广泛关注的问题。地理程序性知识作为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难度大、抽象性高、操作性强的特征,必然需要相适配的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主题经历了“匡正路线—严明纪律”,“纠偏作风—整饬干部”,“思想解放—机制重构”,“严明责任—全面施策”这一历史性嬗变进程,总结出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根本组织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党的建设,促进政党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项目式教学独特地培养方式不仅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对创新人才素养的要求,而且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要求。但是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发现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很多是对项目式教学流程的阐述,一些教师对于这种合作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没有深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的教学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中在课程理念第一条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因而家国情怀培养是建立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上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由于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地理学科有丰富的家国情怀培养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利于传承中
随着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地理中招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适用于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跟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学生、家长思想的不断更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20年河南各地市将地理学科纳入中招考试范围,这一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地理学科的传统认知,使地理在初中阶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地理知识零碎复杂、要素众多,面对繁杂的知识,学生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使得思维正处于建设期的初中生不禁感叹地理学习的困难;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乡土地理资源把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融合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巧妙地融合乡土地理资源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促进学生迁移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乡土地理资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讨论与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中综合思维作为地理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多次被提到,综合思维主要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应该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学会灵活的思考问题,而不是固守成规、循规蹈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在地理课堂上构建自主学习共同体是对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主角的转变。在学习共同体内部师生共同创设互相合作、共学共享、优质高效的课堂,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目前学术界对学习共同体和自主学习能力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融合研究相对较少,也鲜有学者将自主学习共同体应用到地理学习中进行研究。总的来说有关“地理自主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行高考制度的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项能力之一,构成其能力维度的教学设计能力影响教学活动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提高教师特别是新手型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而促进新手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加快自身成长是学校重点工作方向。教学设计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但是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切入的案例研究还留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就高中地理学科而言,新手型教师只有具
在新课改核心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地理学困生的研究成了中学地理教师探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对于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元认知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进行监控,再根据相应的反馈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高中地理学困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自我认知,以及对自我认知的监控和调节的能力普遍都比较差,这给他们学习地理带来了很大的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