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人素质一直是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伴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军建军思想也发生重大转变。在军人选拔过程中,对于心理素质的要求愈加严格。2006年全国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此举是我军人员选拔里程碑性的标志。自实施征兵心理检测以来,有效阻止了大部分不合格及不适应部队人群进入军队。根据部队内部资料报道,全军精神病院新发精神病人数和义务兵新发精神病人数自2006年开始明显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趋势。但通过追踪精神病医院收治情况,发现近三年军队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格人群,经调查发现,有部分是在入伍时检测不严或漏检的应征青年,还有少量是入伍时武装部检测合格者。因此,迫切需要对应征青年在入营后退兵有效时间内进行合适的心理复检,以完善征兵心理检测过程。目前,我军关于入伍后心理复检标准尚未统一,而国内关于新兵心理问题的研究,一般是在新兵入营后为其做心理测量(多为SCL-90等症状量表),此类检测不具备很好的针对性筛选功能,特别是对地方武装部漏检或检查不严的应征青年。因此在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基础上,修定合适的入伍后复检标准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目的是及时了解新兵的心理变化特点及规律,为新入伍人员心理问题的筛查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修订入伍后心理复检标准提供数据支持。本文采用征兵心理检测系统人格测验部分,对入伍前即应征青年和入伍四周后即新兵进行心理检测,并对测验结果的前后差异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目前军队新兵心理复检现状,以及部队使用CSPQ进行新兵心理复检的效果研究;第二部分首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入伍四周的2432名新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入伍后心理检测数据,根据文化程度、居住地、民族分组,共分初中、高中、农村、城镇、汉族、非汉族六个组,进行两两组间即初中组与高中组,农村组与城镇组,汉族组与非汉族组的比较,进而分析新兵群体的心理特征;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经武装部检测合格的2300名应征青年为研究对象,对其入伍前心理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同样根据文化程度、居住地、民族分组,共分初中、高中、农村、城镇、汉族、非汉族六个组,进行两两组间即初中组与高中组,农村组与城镇组,汉族组与非汉族组的比较,探讨应征青年群体的心理特征;研究三首先比较应征青年群体和新兵群体的差异,再分别比较新兵群体和应征青年群体的初中组、高中组、农村组、城镇组、汉族组、非汉族组的差异,即不同检测环境下心理特点差异,并探讨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为验证前面大样本的研究结果,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部新兵384人,对其入伍前和入伍四周后测验数据进行前后对照研究,并与前面大样本数据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检测环境下心理特点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文献分析发现目前新兵心理复检方法不统一、检测无标准、筛选功能不完备,研究工具主要采用SCL-90,达64%。采用CSPQ进行新兵心理复检检测结果稳定,部队连续三年使用CSPQ进行新兵复检淘汰率平均为0.3%。2.入伍四周后即新兵群体,不同文化程度组比较,Net、Set、Dit、Dev、Imp、Ant因子存在差异(p<0.01);不同居住地组比较,Net、Set因子存在差异(p<0.01);按民族比较各组不存在差异(p>0.05)。3.入伍前即应征青年群体,不同文化程度组比较,Net、Set、Dit、Dev、Imp、Ant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居住地组只在Set因子上存在差异(p<0.01);按民族比较各组不存在差异(p>0.05)。4.不同检测情境下即入伍前后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及民族的检测者入伍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入伍后新兵群体的Net、Set因子分数升高,Dit、Dev、Imp、Ant因子分数降低,与入伍前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5.对某部384名应征青年进行间隔八周的前后追踪研究得出,入伍四周后Net、Set因子分数升高,与入伍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Dit、Imp因子分数降低,与入伍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Ant、Dev因子分数降低,与入伍前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与环境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应用CSPQ重测信度各因子相关系数在0.66-0.80之间(p<0.01)。本研究结论如下:1.新兵心理复检非常必要,目前部队新兵心理复检检测方法不统一,无标准。2.应征青年及新兵CSPQ检测均提示,以目前征兵心理检测标准衡量,高学历、城镇应征青年群体要好于低学历和农村群体,民族因素对此影响较小。3.入伍前后CSPQ检测有差异,环境对新兵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4.应用CSPQ为新兵心理复检工具时,需要调整部分易受环境影响因子的界定分数,重新修定新兵入伍后心理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