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研究发现,中药血必净注射液(Xue Bijing injection,XBJ)与西药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联合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明显改善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而且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推测血必净联用阿奇霉素时两药间可能存在中西药相互作用。基于此,论文首先从药动学角度在整体动物水平上测定血必净、阿奇霉素两药单用与合用时,肺炎模型小鼠体内阿奇霉素及血必净中主要成分(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血药浓度、肺靶组织浓度,比较其PK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以及在细胞水平上明确两药单用与合用,对脂多糖(LPS)诱发炎症状态下RAW264.7细胞的PK药动学影响;另外,从药效学角度在细胞水平上评价两药单用与合用的PD抗炎作用差异,利用高内涵考察药物抑制NF-κB入核情况,进而判断两药是否存在协同增效的现象。论文探讨了炎症状态下血必净与阿奇霉素PK、PD相互作用,以期为两药临床安全、合理的联用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明确血必净与阿奇霉素单用及联用在肺炎模型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肺组织分布情况。2.明确血必净与阿奇霉素单用及联用对炎症刺激后的RAW264.7细胞的细胞药动学特征差异。3.明确血必净与阿奇霉素联用是否存在协同抗炎的作用。方法:1.肺炎小鼠血浆和肺组织中血必净和阿奇霉素的药物浓度测定:血浆样品和肺组织样品采用甲醇沉淀法去除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UPLC以BEH C18(2.1×100mm,1.7μm)为分析柱,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按0.3 m L/min流速梯度洗脱;MS采用电喷雾电离(ESI)负离子模式MRM扫描方式监测血必净中的两个主要药效成分芍药苷(525.3→449.1)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611.0→491.3),以及于ESI正离子模式下监测阿奇霉素(749.6→591.3)。2.细胞动力学研究:取RAW264.7细胞复苏、传代、培养,通过CCK-8实验确定血必净与阿奇霉素的给药浓度,以LPS刺激细胞使其处于炎症状态,然后于多个时间点与药物孵育,采集并超声破碎细胞,LC-MS/MS测定细胞内的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阿奇霉素的药物浓度。3.协同抗炎药效的评价:LPS刺激后的RAW264.7细胞,于多个时间点与药物孵育,细胞经固定、打孔、封闭,一抗、二抗和Hoechst染色等操作,用高内涵检测NF-κB入核的情况,利用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软件Compu Syn评价二者抗炎作用的协同效果。结果:1.肺炎小鼠体内药动学:与单用阿奇霉素给药组相比,血必净和阿奇霉素联用后血浆中的阿奇霉素暴露程度明显提高,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了73%,体内清除率降低了41.6%,半衰期显著延长(t1/2单用=11.54±3.34 h,t1/2联用=14.11±2.65 h);与之类似,两药联用后血浆中血必净的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较单用血必净给药组的AUC增加26%,体内清除率降低了17%,芍药苷AUC增加71%,体内清除率降低了40%。2.肺靶组织分布研究:血必净和阿奇霉素联用后,0-192 h内肺组织中的阿奇霉素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单用阿奇霉素给药组;0-12 h内肺组织中的血必净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芍药苷的药物浓度也较单用血必净给药组有显著增加。3.细胞动力学实验:血必净(稀释50、100、200倍)和阿奇霉素(2μg/m L)联用后,在0-6 h内可显著促进细胞对阿奇霉素的摄取,提高阿奇霉素在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然而血必净的两个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芍药苷,在细胞水平上与阿奇霉素合用后的药动学特征未发生显著的变化。4.细胞高内涵实验:血必净(稀释20、50、100和200倍)单独给药组、阿奇霉素(0.5、1、2、5和10μg/m L)单独给药组和地塞米松(DEX:4μg/m L)阳性药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入核的荧光强度均有所减弱,说明给药组均呈现出一定的抗炎效果;系列浓度的血必净和阿奇霉素联用,其对NF-κB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血必净单独给药组、阿奇霉素单独给药组,组合指数CI<1,表明血必净联用阿奇霉素具有协同抗炎的作用。结论:1.血必净与阿奇霉素联用,两药间存在药动学相互作用,可明显增加阿奇霉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各自在炎症小鼠血浆和肺组织中的暴露量。2.血必净与阿奇霉素联用后,血必净可显著促进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对阿奇霉素的摄取。3.炎症状态下血必净与阿奇霉素联用,两药间存在抗炎药效学相互作用,在NF-κB炎症通路上具有协同增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