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即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以鼻塞、鼻痒、喷嚏、清水样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AR还增加哮喘、结膜炎、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等的发病率,并导致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情志症状。另一方面,心理、情志因素对AR的发病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本病属于中医“鼻鼽”范畴,其发病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体质因素,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其二是内外之邪,即在“本虚”的基础上,出现不同的“标实”因素,如外邪侵袭、水饮凝聚鼻窍等,二者共同作用导致疾病发生。同时,肝的疏泄功能也在鼻鼽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肝主疏泄,能调畅全身气机,气机升降正常,是维持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基础。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主要由心所主,心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肝为心之母,能藏血、调节周身血液运行,故肝有一定调节情志活动的作用。所以,肝通过对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和肺、脾、肾三脏功能的调节作用,对AR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发挥作用。现代医学治疗AR主要依靠药物,虽然能快速有效的控制AR症状,但尚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也为患者带来了困扰。针灸疗法操作简便、疗效优异、不良反应少,为众多患者所接受。在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中,均有大量针灸治疗鼻鼽的论述。针灸对于鼻鼽的治疗基于它的基本病机,传统针灸治疗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配合祛邪、通利鼻窍。选穴以局部腧穴、具有通利鼻窍功能的腧穴为主,配合辨病取穴即具有补肺、健脾、益肾功能的腧穴,同时结合辨证及辨症配穴。但治疗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情志因素的重要作用。鉴于情志与AR的相互影响,以及肝对情志和肺脾肾的调节作用,并根据中西医关于本病的认识,我们设计了随机对照模型豚鼠实验,对“从肝论治,理气调神”针法治疗AR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目的]一、证实“从肝论治,理气调神”治疗AR这一思路的科学性,及治疗的有效性。二、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从肝论治,理气调神”针法治疗AR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方法:将40只豚鼠按照性别各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第1组(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第2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第3组(西药组)、第4组(常规针刺组,简称常规组)、第5组(疏肝针刺组,简称疏肝组),每组8只,雄鼠、雌鼠各4只。第2-第5组以OVA复制AR模型,第5-10次滴鼻致敏后即刻至30分钟内,观察豚鼠搔鼻、喷嚏、流涕等行为,记录症状评分,总分≥5分视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次日开始干预:空白组、模型组不干预;西药组双侧鼻孔喷布地奈德喷雾剂,每次、每侧鼻孔1喷(64ug);常规组针刺双侧迎香、肺俞穴;疏肝组针刺双侧迎香、肺俞、肝俞、太冲穴,肺俞、肝俞均不留针,余穴留针20分钟。第3-第5组均每日干预1次,连续15次。第5、10、15次干预后,各组豚鼠先滴鼻激发,空白组每侧鼻孔滴入生理盐水50ul,其余各组每侧鼻孔滴入3%OVA生理盐水溶液50ul,激发后即刻至30分钟内,评价行为学积分。末次干预当日10%水合氯醛麻醉下,腹主动脉取血,取鼻中隔粘膜,相应处理后进行血清IL-5、ECP、SP (ELISA)测定及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西药疗法、常规针刺法及疏肝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AR症状,抑制IL-5、ECP、SP的释放,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改善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方面,疏肝针刺法优于西药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肝论治,理气调神”针法能通过抑制IL-5、SP的释放,减轻EOS浸润和ECP释放,达到减轻AR症状,治疗AR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