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l/SiN_x忆阻薄膜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a-Si、a-SiO_x、a-SiN_x和a-SiO_xN_y等非晶硅基薄膜材料在较宽的光谱范围内具有不等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因而,分别对这些薄膜材料进行研究,对于用这些薄膜构建不同的多层薄膜体系,有效调控膜系之间的折射率等,并将其应用到硅基忆阻器的研制和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非化学计量比非晶氮化硅薄膜a-SiN_x和金属掺杂的非晶氮化硅薄膜a-SiN_x:Ag(Cu);借助多种材料表征手段,对比研究在不同N/Si比、不同金属掺杂以及不同掺杂浓度下,两类非晶氮化硅薄膜微结构与光电性能的演变规律;结合光刻和磁控溅射工艺,构建以a-SiN_x为忆阻介质材料的不同忆阻器结构,研究基于a-SiN_x介质薄膜忆阻器的电学开关性能。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如下:(1)随着含N量的增加,薄膜中Si-N键数目增多,非晶网络结构短程有序度和中程有序度降低且薄膜内部缺陷增加。在可见光波段,随着含N量的增加,a-SiN_x薄膜折射率与消光系数减小,透射率整体逐渐增大,吸收率整体逐渐减小。在近红外波段,随着氮气流量从0 sccm増至1 sccm,a-SiN_x薄膜的透射率整体逐渐减小,而氮气流量继续从1 sccm増至5 sccm时,a-SiN_x薄膜透射率整体反而逐渐增大;a-Si的近红外吸收率比a-SiN_x的近红外吸收率高,而不同含N量a-SiN_x薄膜的近红外吸收率规律则不明显。(2)随着金属掺杂浓度的增加,非晶网络结构短程有序度降低而中程有序度提高,同时薄膜内部缺陷减少。由于金属原子的存在,使得a-SiN_x薄膜的缺陷减少以及N原子对Si-Si键振动的影响减弱,从而导致TO模发生了频移。随着金属掺杂浓度的增加,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加强,从而导致a-SiN_x:Ag(Cu)薄膜的折射率与消光系数增加;并且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a-SiN_x:Ag(Cu)薄膜透射率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吸收率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金属掺杂浓度的增加,a-SiN_x:Ag(Cu)薄膜电阻率降低了7~9个数量级,表明金属掺杂可以有效改善a-SiN_x:Metal薄膜的导电性。(3)构建并制备出了Ag/a-SiN_x/Al、Ag/a-Si N_x/ITO和Cu/a-SiN_x/ITO三种忆阻器原型器件,实现了忆阻器的电学开关功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Si N_x薄膜材料的忆阻功能特性,受到钳位电流、上电极尺寸以及电极材料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频率和NK受体NKp46和NKG2A表达情况。方法分离患者和建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频率和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日益高龄化,社会养老压力和老龄人口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要满足群众需求建设医中有养或养中有医的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需要大量的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有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辅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中考为指挥棒,以教学大纲为纲,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忽视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师为教而忧,学生为学而愁,数学无用论抬头,甚至认为只要会四则运算
目的:探讨正常内侧髌骨韧带(MPFL)的抗拉强度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MPFL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标本解剖出MPFL,测定其侧抗拉强度。腘绳肌腱移植模拟MPFL重建
目的探讨ox—LDL对胎盘生长因子-1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释放炎症因子IL-6、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在ox—LDL(25μg/mL)条件下,应用不同浓度的胎盘生长因子-1(20、40、80ng/m
1对象和方法1.1分组1)冠心病组:我院2007年4—1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42例,其中男82例,女60例,年龄45~77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2)健康对照组:151例,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男88例,女63例,年龄23~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能‘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
通过4年的跟踪调查观测,对欧洲杏在不同砧木条件下的生长及结果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无论苗木、幼树或成年树,桃砧杏与杏砧杏在生长发育和产量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虽然桃砧杏的成活
随着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日益普及,教师将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Koehler和Mishra(2005)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