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为理论基础,以理雅各的《孝经》(1879)英译本以及安乐哲、罗思文的《孝经》(2009)合译本为语料,旨在研究《孝经》出现不同英译本的原因,以丰富《孝经》英译的研究。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基础理论-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重点介绍了操控理论下的意识形态因素。作者分析了两个译本的作者受到的意识形态操控,并且从词汇和句式两个方面分析了两个译本的不同之处,试图找出译者受到的操控因素。此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不同英译本出现的原因,辩证地看待不同的译本,而不是为了区分两者的优劣。翻译所能充当的角色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促进不同言语主体的交流,从而带动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的交流。作者通过对比实际的例子,研究发现:1)同个文本的翻译主体千差万别,而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也并无一致,由于家庭的关系以及成长的环境,自然对事物的理解也会不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识形态”不同,这也是使《孝经》的英译文本有所差别的原因。理雅各是早期的来华传教士,所学的知识与基督教有关,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在翻译时会将东方的类似于“神”的字眼翻译成跟基督教有关的词汇。而安乐哲、罗思文是现代的汉学家哲学家,更加注重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孝经》的内涵,再将其翻译出来;2)翻译是历史的变动的,上层阶级或者思想领域的任何变动都能从其中窥探出来,而时代的变迁更会导致这一活动的变动;3)不同的译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在理雅各时代,西方对中国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主要通过传教士的英译材料获取与中国相关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网络方便了知识的传播,也使人们能够辩证地认识所获的知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操控论视角下《孝经》的英译研究,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经典的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