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居民最常使用和建筑师常涉及的城市外部空间,它的质量直接体现了城市设计的水准并影响着居民的感受。在物质层次上,街道设计涉及某些特定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的决策背景,并以形体环境在时间维度上的实践活动来表达人们所接受的延续性城市理念。
因此,本文着眼于街道形体环境的本质——空间组织的意义、规则以及相应的行为构成,从街道的概念出发,结合大量街道调查数据,分别从使用功能、空间结构、人的行为三个方面研究街道的复合性所在,为之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框架。并探讨城市生活性街道设计的多样化内容,提出多路思维的设计原则。
第一、二章介绍了街道相关的理论发展以及国内外街道空间的历史发展过程;结合街道本源和街道在城市中的概念,提出街道空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场所精神”的丧失。另一方面,城市空间形态在随着历史发展也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换,空间特征由封闭向开放逐步转变。在二十一世纪,相对封闭与相对开放的结合成为了城市空间的新特征。
第三、四章是文章的重点章节。介绍及讨论了生活性街道的定义以及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复合性。在历史理论、使用功能、空间建构、人的行为、心理学、现有控制法规六个方面研究了街道空间复合性的特征。提出了空间复合性是生活性街道中的重要空间特性,为提出城市街道设计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五、六章在上两章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活性街道的设计原则及基本方法,同时针对街道实例提出了街道空间的设计思路。指出了街道空间设计的构成模式,由符合人的行为、心理、空间品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作为设计的基础和框架。以环境平衡为设计主旨,通过对人的行为的关注和空间处理的手段形成一个完整系统,从而阐释在信息化时期街道定义和内涵,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心理和行为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