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种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包含了结球甘蓝、羽衣甘蓝、青花菜、花椰菜、抱子甘蓝等变种。在所有甘蓝变种中,叶色大多以绿色为主,而结球甘蓝和羽衣甘蓝两个变种的叶色变异相对更丰富,结球甘蓝叶色包括绿色、灰绿色、深绿色、紫色等;而羽衣甘蓝叶色有紫色、红色、绿色、粉色或白色等。为深入揭示控制甘蓝叶色变异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不同叶色的甘蓝自交系为材料,构建分离群体对两个甘蓝叶色基因(黄绿叶和紫色叶片)进行精细定位,在精细定位区间内,根据甘蓝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筛选和克隆候选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结球甘蓝黄绿叶基因ygl-1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以结球甘蓝黄绿叶突变体YL-1(P1)及正常叶色结球甘蓝自交系01-20(P2)为亲本,构建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黄绿叶色由核隐性单基因控制,命名为ygl-1。定位结果发现ygl-1基因与InDel标记ID2和M8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0.4 cM和0.35 cM。根据02-12参考基因组信息,这两个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167kb,然而当将ID2和M8比对到TO1000参考基因组时,两标记的物理距离为11.41 Mb,根据遗传图和物理图的对应关系,推测02-12基因组存在组装错误。进一步以TO1000为参考基因组重新设计引物,将ygl-1基因定位于InDel标记T1-36和T1-5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42cM和0.42 cM,物理距离为11.47Mb。重组率比正常甘蓝基因组低约20倍,表明该区间内仍存在重组抑制。上述结果表明该区段内的重组抑制并不是由于变种间的结构变异所导致的,推测可能是由于YL-1在该区段的变异导致的重组抑制。2.羽衣甘蓝紫叶基因BoPr的遗传分析和精细定位以紫叶羽衣甘蓝自交系P1835和白叶羽衣甘蓝自交系W1827为亲本,构建F2和BC1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表明紫叶性状是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命名为BoPr。利用基于02-12参考基因组设计的引物将BoPr基因定位于C09的280kb物理区域内,与BoPr基因连锁的侧翼标记M17和BOID4714,遗传距离分别为4.3 cM和1.5 cM。该区段的重组率比正常水平高12倍,且侧翼标记M17和BOID4714在TO1000参考基因组中的物理距离为12.73Mb,分析可能是02-12参考基因组在该区段存在组装错误。基于TO1000甘蓝参考基因组重新进行引物设计,新设计的InDel标记BRID485和BRID490与BoPr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0.1cM和0.2cM,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44.8 kb(TO1000参考基因组)。在44.8 kb区域内共有7个注释基因,只有基因Bo9g058630与拟南芥AT5G42800同源(二氢黄酮醇还原酶),编码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的酶,因此我们把Bo9g058630作为BoPr的候选基因。对该基因的序列变异分析发现,在白叶亲本W1827中该基因存在大片段的插入缺失,推测这导致该基因丧失功能,从而呈现出白色叶片的表型。根据双亲候选基因的序列差异,我们设计三条引物同时加到一次PCR反应中检测双亲、F2和BC群体的基因型,从而实现了该标记的共显性,将该标记命名为630-F-Z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