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保障。为了满足在多元化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国民灌输教育的有效性,对灌输理论进行人性化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和服务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体系性决定了只有通过外在的灌输方式,才能由理论形态转化成人的观念形态,才能由无产阶级的意识力量转化成社会主义实践的物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灌输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中强调灌输接受者的能动作用、强调灌输实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作用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过于强调思想政治的社会工具性、理论灌输方式强制单一、理论灌输过程控制封闭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模式的否定和批判。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灌输理论是以有利于现实人的人性需要为核心,把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自身需要相统一的“现实人性需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的立足点、归宿和价值生成的根源,在遵循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规律、思想教育主体间多项互动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主体性和层次性原则,进行具有隐性和生成性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灌输理论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灌输过程中过于强调封闭控制忽视开放自由、过于强调人的精神属性忽视人的自然属性、强调教育客体可塑性忽视教育客体主体性的缺陷,突出了理论灌输过程的内隐性和生成性、理论灌输目的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理论灌输参与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有效提高了处于中国全面转型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真正落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提高了国民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度,有效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向人生活的世界回归,是生活世界的人性化和思想领域的社会化的统一。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列宁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回顾和反思,在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模式扬弃的基础上,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灌输理论。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灌输理论的基本内涵、核心和实施举措的研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理论基础,扩展了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的实践方式,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与者的兴趣和热情,活泼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形式,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灌输的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