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作为一个高发生率的事件,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CRF缓解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日益关注的热点。心理调节与干预被认为是癌症治疗和护理中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但心理干预对CRF的干预效果尚未得到确认。宫颈癌患者由于受到其性别及患病部位的影响,心理问题及CRF程度均较严重。目的:通过对具有CRF症状的宫颈癌放疗住院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约6~7周),来探讨该干预方法对CRF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在回顾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以在某三甲医院放疗科就诊的宫颈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先后选取其中具有CRF的患者各31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还运用系统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教育性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心理疏导、信心疗法等)对其实施干预。在放疗的前期、中期和放疗全部疗程结束时分别向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RPFS问卷及QLQ-C30问卷),以测量其疲乏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结束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各失访1例,有60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在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疲乏得分、生存质量得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中,中、重度疲乏的人数分别占研究对象总数的53.3%和16.7%。(2)放疗中期问卷得分,部分项目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干预组中患有中度和重度疲乏的人数分别为23人和4人,分别占干预组人数的76.67%和13.33%;在对照组中患有中度和重度疲乏的人数分别为14人和13人,分别占对照组人数的46.67%和43.33%,P值为0.03。两组RPFS得分、认知/情绪得分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和0.014)。生存质量得分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症状子量表中疲乏、食欲丧失、腹泻这些项得分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放疗疗程结束时),两组比较除少数项目(总体生活质量、症状子量表中的恶心、呕吐、便秘)外,其余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干预组中患有中度、重度疲乏的人数分别为14人和15人,分别占干预组人数的46.67%和50%;在对照组中患有中度、重度疲乏的人数分别为5人和24人,分别占对照组人数的16.67%和80%(P值为0.04)。RPFS得分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值<0.0001)。(4)干预组自身前、中、后比较显示,除社会功能、症状子量表中的呼吸困难、便秘、经济困难P>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外,其余项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自身前、中、后比较则显示:所有项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放射治疗结束后疲乏程度均有所上升、生活质量均有所下降;但从均值变化上,对照组疲乏明显重于干预组,生活质量也比干预组明显下降。结论:心理干预对CRF有效,能相对减轻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疲乏程度,同时相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