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河南省6个主导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茎秆特性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探讨了种植密度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调控效应,初步提出了小麦高产防倒栽培关键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抗倒伏性与茎秆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及机械强度关系密切。未发生倒伏品种(矮抗58、周麦22、豫农202)与发生倒伏品种(郑麦004、偃展4110和豫农416)相比,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基部第(1+2)节间占节间总长度的比例明显较低,而茎粗和壁厚较大,茎秆基部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明显较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抗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2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基部第2节间茎粗和壁厚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抗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其茎粗、壁厚较大,基部机械强度较高。2.茎秆抗倒性与其解剖结构和生理成分的关系密切。研究发现未发生倒伏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豫农202)小维管束数目较少,机械组织细胞层数较多且厚,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氮含量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抗倒伏指数与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厚度、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小维管束数目和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大维管束数目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茎秆小维管束数目少、机械组织发达,可溶性总糖含量高、氮含量低,可作为选育抗倒伏小麦品种的重要指标。3.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小麦茎秆特性。随种植密度增加,小麦株高升高,茎秆基部节间增长,茎粗和壁厚减小,基部(1+2)节间占节间总长度的比例增加,茎秆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降低。说明在生产实践中,茎秆基部节间延长、机械强度降低是造成小麦茎秆倒伏的重要原因。随种植密度增加,豫麦49-198和郑麦9694茎秆基部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厚度均减少,同时可溶性总糖和氮含量降低,从而导致茎秆基部节间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下降。综上所述,选用矮抗58和周麦22等植株重心高度较低、茎秆基部节间短粗且机械强度大的小麦品种,并通过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如提高整地质量、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水肥运筹、高效化控和防治病虫害等,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可改善茎秆质量,提高茎秆的抗倒伏能力,从而实现小麦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