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作为人才的摇篮,文化的绿洲,其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既有普通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们对大学校园绿地的建设和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大学校园建设掀起热潮,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是普遍缺乏对使用者需求的充分重视,致使建成环境的实际使用效果不够理想,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一所大学使用者需求的特点,才能创造出属于使用者的校园绿地环境。
本文以昆明市的四所高校的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得学生对校园绿地空间景观的总体意象的预调研,然后结合环境心理学的部分理论和方法,从学生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特点出发,确定问卷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主要针对校园绿地景观的主观感受评价和客观需求评价,主观感受评价包括(1)舒适感、(2)环境认知度、(3)管理度、(4)场所感四个方面:客观需求评价包括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个方面。调查采用实地考察、观察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800份,对四所学校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横向对比,总结其在主观感受和客观需求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
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学生对绿地需求的价值取向,分析出部分绿地现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考虑学生的行为方式:大学生活中集体的行为活动是主要的,这就要求校园绿地在空间的设计和建设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对绿地管理状况的不重视:一方面是养护和更新:部分绿地景观养护不好,导致其精致度较低,整体美感下降。另一方面是资金的投入:由于目前校园的大规模的扩招和扩建,导致校园绿化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得不到充足的资金保证。
(3)规划设计不完善:首先是绿地规划整体性,整体性的优美度往往关系到学生对一个学校绿地的满意度评价。其次是绿地空间丰富性,这对校园绿地的活力有着重要影响。再次是绿地景观文化性,学校绿地景观的建筑、小品、雕塑等的设计在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风格和历史文脉中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是绿地景观生态性,老校区在景观更新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也面临着遭到破坏的威胁。
(4)校园用地受制约: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校园用地日见紧张。校园绿地只是建筑物生成后的残余空间。更不用提校园绿地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针对上述分析指出今后高校绿地景观建设加强以下几方面的侧重:
(1)空间多样化、满足使用需求:大学生在校园绿地中的活动内容及其多样化需要设置不同的校园绿地空间,空间大小应多样、类型也宜丰富变化,校园绿地应该增加绿地空间的可进入性,使校园景观更加具有生机。
(2)加强绿地管理和保护:在校园绿化的设计与管理中,不能仅仅是被动的以限制性设计、简单的节约单位造价和控制总投资来进行,而应树立效益设计的概念并加强对绿地的保护。
(3)与学校总体规划相协调:校园绿化风格应统一,且与学校总体相协调。校园绿化的风格和形式受校园总体规划的制约较大。校园整体美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人们所感受的是校园的整体,局部只有处在整体脉络中才能使人认同。
(4)完善配套附属设施:完善配套设施,设计时应从人而发,在校园绿地内提供便利充足的标识牌,引导学生的行进。
(5)绿地场所精神的体现:要自觉尊重历史,尊重己形成的格局、风貌,保持校园总体环境的整体性和校园文脉的延续性,创造一个有文脉传统的形象环境,立足反映新时期的大学精神与人文内涵,以体现校园场所精神。
最后以西南林学院部分绿地景观为例提出修改方案,对本文结论进行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