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型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以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等表现为特点的常见代谢性疾病.的20年来中国糖尿病的发并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患第三位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的β细胞,患者多于青春期发病和依赖胰岛素的替代治疗,虽然这种治疗方法能使病人恢复相对正常的生活,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胰岛纱基因在非β细胞中表达成熟胰岛素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在非β细胞中表达成熟胰岛素,探索替代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方法.采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tion,gene SOEing)自胰岛素原基因组基因中扩增胰岛素原的cDNA,并于C肽的两端引入蛋白酶furin的识别和切割位点Arg-Xaa-Lys/Arg-Arg,将获得的突变体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C,通过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Hela,293,和LO2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同时用放射免疫、免疫荧光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监测细胞同外胰岛素的表达水平.强力霉素可调控性的人工β细胞株的建立.人工β细胞株能为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但在生理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需受到严格的调控.四环素表达系统是一种"基因开关",可以通过加入外源性刺激物,如强力霉素(Dox)来诱导基因的表达.生理反应性人工β细胞株的建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是肝脏糖异生重要的限速酶,为利用PEPCK启动子在大鼠肝肿瘤细胞株中重建胰岛素的调节性表达,首先需观察多种激素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将PEPCK启动子插入以萤虫毒酶为报告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中,构建表达质粒pGL3-βBasic-PEPCK,然后通过瞬时转染细胞测定萤虫素酶活性.结果地塞米松刺激PEPCK启动子的活性,生理水平的胰岛素(10<-12>-10<-10>M)抑制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而胰高血糖素对此无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