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坛新现实主义、新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他始终关注着乡村的变化,着眼于底层人民的现实生活;他从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出发,运用城乡二元视角,在二者的交汇中探视现代文明进程带来的活动,探索人的生存与价值,对处于过渡时期的乡土文化困境做出了审美把握,这种“血脉在乡村一侧”的特殊情感对作家形成其独特创作心态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创作心态是影响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文学作品。因此,从创作心态的角度来研究刘醒龙的作品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力图贯穿理论、作品、现实三个角度,通过刘醒龙的文学作品、生活感悟、散文、创作论和访谈等方面来探讨作家的创作心态,剖析作家的内心世界,阐释其创作历程的心理状态,从而把握作家作品实质。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概述有关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并阐述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二部分:首先概括创作心态,对创作心态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刘醒龙创作心态的形成原因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概括。由于刘醒龙的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创作中呈现出了对乡土的怀旧心态;同时,作家沉稳而又执着的性格使其创作心态相应地表现出深沉的忧患意识,其作品展现出悲情但并不悲观的色彩。从刘醒龙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只有一种创作心态贯穿其创作生涯,而是随着时代地变迁而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有着不同的创作心态。第三部分:阐述刘醒龙创作心态的第一个内容,即怀旧心态。这种对乡土深深的怀旧情绪是刘醒龙创作的情感底色,并且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此部分从创作题材、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诠释其怀旧心态的来源与体现。第四部分:阐述刘醒龙创作心态的第二个内容,即反思心态。刘醒龙对此部分的书写仍是站在乡土这一叙述立场上进行的。主要体现在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和追寻,对待改革大潮中经济政治体制的反思以及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上。第五部分:阐述刘醒龙创作心态的第三个内容,即救赎心态。此部分主要从刘醒龙创作中大爱与大善的救赎心态的产生根源,以及这种大爱与大善的拯救意义两个方面展开来分析。第六部分:结语。这一部分总结、概括并且深化了刘醒龙的三个创作心态,并指出其创作心态的偏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