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基电化学储能器件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属离子二次电池以能量密度高、设计灵活等优势主导了便携式电子产品市场,并不断向动力电池和大规模储能领域拓展。但是,其功率密度较低,无法满足瞬间高功率设备的使用要求。同时,安全性、生产成本和回收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与此相比,基于有机电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不仅具有与金属离子二次电池相媲美的能量密度,且表现出高的功率密度。然而,有机电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的高溶解性,导致循环寿命短。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主要围绕设计构建低成本、高安全性、长寿命的基于有机电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在材料的设计制备、储荷机理、电解液的开发选择以及器件的优化构筑等方面开展研究。(1)基于高浓水系电解液的钠离子电容器构建及性能研究:由于高浓电解液中自由水分子的减少,制备的17 m(mol kg-1)的高氯酸钠(Na Cl O4)电解液工作电压可达2.75 V。电化学研究表明:聚酰亚胺(PI)负极可与钠离子进行快速可逆的烯醇化反应。由于电解液中水分子活度低,离子电导率高,且PI在高浓水系电解液中溶解度低,可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同时,提出了将高浓水系电解液应用于钠离子电容器的新策略,以多孔碳微球(PCMS)作为电容型正极组装的水系PI//PCMS钠离子电容器具有2.0 V的工作电压,基于正、负极活性材料质量和的最大能量密度为46.5 Wh kg–1,最大功率密度为8.9 k W kg–1。(2)层状MnO2/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水系钠离子电容器构建:增大电容型材料的比电容是提高钠离子电容器能量密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酸性条件下回流制备了层状MnO2/CNTs复合材料。电化学研究表明:在宽电位区间内,由于钠离子在MnO2层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层间的插入/脱出行为,表现出比碳材料更高的比电容,揭示了不同电位下电极的相界面物化性质。当电流密度为0.5 A g–1时,其比电容为322.5 F g–1。同时,层间少量结晶水分子的存在避免了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结构的塌陷,增强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与PI负极构筑的水系钠离子电容器工作电压为2.2 V,最大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可达58.8 Wh kg–1和11.0 k W kg–1。经10 000圈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约为77.2%。(3)基于氮氧自由基聚合物(PTMA)正极的新型水系铵双离子电池:为了避免高浓度电解液对集流体的腐蚀,提高安全性能,构筑了基于有机聚合物的水系铵双离子电池。研究表明:PI负极在1 M(NH4)2SO4电解液中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0.5 A g–1时,比容量为157.3 m Ah g–1,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0 A g–1时,其比容量可保持为107.7 m Ah g–1,说明其具有好的倍率性能,这主要归因于NH4+小的水合离子半径、高的极化程度及强的亲和力。此外,PTMA下垂的自由基官能团和SO42–高的离子电导率,使其表现出快速的充放电能力,当电流密度增大20倍,其比容量保持率约为78.5%。采用Mott-schottky曲线拟合揭示了正、负极材料的储能机理,并通过原位电压检测方法,阐明了正、负极材料之间的质量匹配原则。最后,构筑了PI//PTMA铵双离子电池,其实际工作电压为1.9 V,最大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可达51.3 Wh kg–1和15.8 k W kg–1。(4)亚甲基蓝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混合离子电容器的构建:改变电解液p H值不仅可以扩大电极材料的选择性,还可以降低或提高电解液的分解电位。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亚甲基蓝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酸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在正电位区间具有高的比电容(317.5 F g–1)。同时,得益于亚甲基蓝与石墨烯之间大的π共轭作用及静电作用,该复合材料表现出长的循环寿命。通过循环前后的测试分析,明确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对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作用机制。与高比容量的PI负极匹配构筑了基于非对称电解液的水系混合离子电容器。由于正、负极电解液的p H不同,所构筑的混合离子电容器的工作电压可达1.9 V,正、负极材料快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混合离子电容器具有48.6 Wh kg–1的最大能量密度和19.0 k W kg–1的最大功率密度。(5)准固态电解质对PI正极循环稳定性的影响:为了缓解有机电活性物质的溶解性,增大电极材料的选择性,制备了基于多孔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膜的钠离子导体凝胶电解质。以PI作为正极材料构筑了准固态钠离子电池。研究表明:凝胶电解质中相互交错的多孔结构不仅可以充分地吸收电解液,供给电极材料电化学反应所需的电解液离子,而且可以束缚溶解的电活性材料,阻止其穿梭到另一极,进而增强有机电活性物质的循环性能,提出了改善有机电活性物质溶解性问题的新方法。在0.2C的低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圈循环,其容量保持率可由50.6%提高至80.4%,在10C的高电流密度下,其容量保持率可由70.5%提高至90.2%。
其他文献
新型人工电磁表面是三维超材料的二维平面形式,它是由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亚波长单元结构,周期或非周期地排布在二维平面上而构成的人工复合结构,简称“超表面”。超表面由于能够在不同介质分界面引入相位突变,从而实现对电磁波调控,相比于三维的人工电磁材料,在实现对电磁波的控制方面具有灵活方便的优点。并且利用超表面设计的各种新型器件具有更薄的厚度、更低的损耗、更易于加工等优点。因此,基于新型人工电磁表面隐身技术
学位
随着现代武器系统运行环境的日益复杂,电磁干扰现象愈发严重,单一的技术性能指标不能满足高精尖领域对材料性能优质化和功能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集轻质、高强、隔热、吸波于一体的碳/碳化硅/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采用分段热解工艺和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得到碳泡沫基体,然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碳泡沫骨架表面沉积碳化硅涂层制备碳/碳化硅泡沫增强相,最后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在碳/碳化硅泡沫孔隙填充气凝胶
学位
金属有机骨架MOFs及其衍生物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道结构可调,可以显著减轻吸波涂层匹配厚度、降低吸收剂填充度,因此在轻质吸波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虽然优化MOFs衍生物吸波性能的方法众多,但在轻质吸波材料设计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基于此,本论文基于前驱体及金属中心组分种类等展开研究,构筑了一系列MOFs衍生轻质吸波材料,研究了结构设计与轻质化及电磁衰减之间的关联,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首先,通
学位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已广泛采用卧螺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而中药颗粒提取的高效、高品质除依赖离心机设备的机械设计结构外,还需依赖离心机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离心机用于中药配方颗粒固液分离为例,主要阐述了触摸屏控制系统与常规PLC控制系统及传统继电器控制相比所具有的技术优势。
期刊
科技的进步往往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原理和技术相互交叉的结果,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通常会衍生出新的研究方向。无论是在固态还是原子系统,电磁场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物理过程之一。近年来,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为新器件的设计与研发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这在推动量子信息和自旋电子学技术的发展中最为明显。在量子信息方面,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访
学位
本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在三角函数空间中构造高精度有限差分加权基本无振荡(TWENO)格式及其在双曲守恒律方程,高频振荡问题以及各类极端问题中的应用。与Jiang和Shu构造的经典有限差分加权基本无振荡(WENO)格式相比,本论文主要提出的两类新型TWENO格式不仅可用于求解一般的双曲守恒律方程,还可以高精度数值模拟各种高频振荡问题。此外,这些新型的高精度有限差分TWENO格式也可有效应用于求解常见的低
学位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储量丰富。太阳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作为第二代电池发展起来的Cu(In Ga)Se2(CIGS)薄膜太阳电池具有优势。CIGS是直接带隙半导体,且带隙可调节,光吸收系数高达10~5cm-1,具有较大范围太阳光谱的响应特性。此外,CIGS材料不存在元素毒性的问题,且生产成本低,是理想的吸收层材料。本文基于电子束蒸发法制备CIGS吸收层薄膜,研究了
学位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通过sp~2杂化互相连接形成的具有蜂窝状结构的二维六方晶体,具有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磁学和热学等性质,因此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已成为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采用CVD法在绝缘衬底表面于中低温条件下(<1000℃)直接生长石墨烯,避免传统CVD法的高温生长工艺所带来的能耗问题和金属衬底表面生长石墨烯的转移工艺所带来的石墨烯破损
学位
近年来,分数阶微分方程被广泛用来描述诸多领域中的实际系统和模型,例如:光学和热学系统、材料和力学系统、信号处理和系统识别、控制和机器人模型等等。尤其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而变分法和临界点理论也在近几十年来成为了研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有效判定方法和理论工具,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本文基于变分法和临界点定理,研究了几类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
学位
航天器在深空服役中承受-200℃~200℃交变冷热循环严峻考验,隔热保温问题突出,导热系数低的超低密度隔热材料是保障航天器在深空长期稳定服役的关键。本文提出SiC纳米线增强碳泡沫新型复合材料,该材料由碳泡沫基体和充填于其中的SiC纳米线组成,平均孔径为12nm~14 nm,100℃导热系数为0.036 W/(m·K),900℃导热系数为0.243 W/(m·K),体密度可低至5.56 mg/c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