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是我国21世纪以来显著的人口现象。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而随着老年人口、独生子女家庭的逐年增加以及未来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普遍趋势,可以预见未来随迁老人规模将不断扩大。目前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限制了农村随迁老人在迁入地的福利保障。同时,由于老年群体的弱性使得他们在迁入地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融入不良的问题,影响老年人晚年的身心健康。本文以农村随迁老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学者对融入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在空间层次上将社区融入指标分为三个层面,即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运用非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Y社区抽取的12名农村随迁老人进行调查,发现在个人层面,农村随迁老人对社区归属感和自我身份认同感都较差;在家庭层面,家庭关系不良、家庭情感支持不足和家庭经济压力大;在社区层面,社交网络小,社区参与度低和对社区特征熟悉度低。基于随迁老人融入需求,本文采取小组工作的方法,对随迁老人社区融入问题进行介入。通过6次小组活动,参与小组的随迁老人提高了自我归属感和社区归属感。通过评估发现小组活动对农村随迁老人融入社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本文在小组工作介入的实务经验和差序格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策略,在融入前期要开展同类活动,吸引个体参与,完成个体自我层面的融入;融入中期要增强农村随迁老人的情感支持,促进小组活动的参与,完成个体对小组的融入;融入后期通过将小组嵌入到社区组织与活动中,重构农村随迁老人社会记忆,最终达到社区融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