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录近10年以安慰剂为对照的大样本、多中心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项目,通过对中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的目标疾病、安慰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安慰剂效应等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以安慰剂为对照的中药临床试验的适应症、安慰剂效应和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新药临床试验应用安慰剂提供材料和数据支持。材料与方法:查阅2004年1月-2013年12月10年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由56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持及参与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收录所有以安慰剂为对照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项目的方案、总结报告/统计报告,进行安慰剂的适应症、安慰剂的不良反应和安慰剂效应的研究。第一部分对试验方案中项目基本信息、适应症、药物及疗程等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药临床试验中应用安慰剂的疾病特点等;第二部分对项目总结/统计报告中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第三部分对项目总结/统计报告中安慰剂效应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分析在不同疾病中的安慰剂效应的不同,及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结果1.1收录以安慰剂为对照的中药临床试验项目的一般情况收录中药临床试验项目共553项,以安慰剂为对照的试验项目计235项,占项目总数的42.50%,安慰剂对照项目涉及17个临床研究专业69种疾病;1.2以安慰剂为对照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项目各年度的分布情况各年度以安慰剂为对照试验项目的比例分布情况,2004年、2005年最低为0.00%。2008年以后以安慰剂作为对照的试验研究显著增加,且逐年呈现递增的趋势,2013年项目比例最高为83.33%。1.3以安慰剂为对照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项目适应症的分布情况1.3.1安慰剂在不同临床研究专业中,肛肠科最高(100%),血液科最低(25%)。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肛肠科(100%)>消化科16项(64.00%)>肿瘤科5项(62.5%)>风湿免疫科11项(占61.11%)>儿科21项(占60%);1.3.2安慰剂在不同种类疾病中的应用,以安慰剂为对照的疾病69种,其中有11种疾病如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痛风性关节炎等全部采用安慰剂对照;1.3.3安慰剂在不同性质疾病中的应用,以功能性疾病为目标疾病的临床试验项目选用安慰剂对照的比例(64.52%)高于器质性疾病的项目比例(39.71%);急性病的选用安慰剂对照的比例(41.32%)与慢性病的项目比例(42.82%)接近;自限性疾病选用安慰剂对照的比例(53.91%)高于非自限性疾病的项目比例(39.06%)。1.3.4安慰剂在不同疗效评价指标试验中的应用,以主观性指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的项目中,安慰剂对照的比例(61.08%)高于客观性指标的项目比例(33.15%)。1.3.5在235项以安慰剂为对照的试验项目中,只设安慰剂对照的项目占88.51%,采用“三臂试验”设计占11.49%;在单纯采用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有15.74%的项目在方案中同时进行了基础治疗的规定。1.4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疗程和给药途径的分布1.4.1随着疗程的增加,安慰剂对照的项目比例减少,以短疗程(≤半个月)和中短疗程(半个月<中短疗程≤2个月)的试验项目为最多,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中短疗程(40.85%)>短疗程(33.61%)>中疗程(21.28%)>中长疗程(2.98%)>长疗程(1.28%)。1.4.2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外用、注射三类,其中口服给药比例最多为88.51%,注射给药最低为1.28%;安慰剂的剂型12种,有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口服液、膏剂,贴剂、软膏、气雾剂、栓剂,注射液和粉针剂。其中以胶囊剂最多为42.55%,注射剂和粉针剂最少0.43%。2.第二部分研究结果2.1安慰剂不良反应收录项目的基本情况收录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85项,安慰剂组8561个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共50例,53次,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58%、0.62%。风湿科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06%,其次是老年病科(0.98%)>骨科(0.89%),肛肠科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00%。2.2安慰剂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各系统所占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消化系统0.32%>皮肤及附件0.23%>神经系统0.02%>心血管系统0.04%>内分泌系统0.01%。2.3安慰剂不良反应诊断、程度、措施、结果不良反应诊断中,症状体征诊断83.02%>实验异常诊断16.98%>疾病诊断0.00%;不良反应程度中,轻度94.34%>中度3.77%>重度1.89%;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定中,可能/可疑90.57%>肯定相关5.66%>很可能3.77%;不良反应措施中,继续使用92.45%>完全停用5.66%>减小剂量1.89%>中断使用0.00%;不良反应结果中,消失52.83%>缓解41.51%>不详3.77%>持续1.89%;发生不良反应未退出试验的占94.39%>退出试验5.66%。2.4安慰剂的用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用量≤50g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30%,其次,1500g<用量≤1600g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用量在1100g-1200g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2.5用药体积增加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仅用试验药模拟剂时用药体积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6%,使用试验药模拟剂合并阳性药模拟剂时用药体积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1%。2.6疗程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短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0.64%,其次为中短疗程0.60%,发生率最低为中长疗程0.23%。2.7剂型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仅使用试验药模拟剂时,贴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06%,其次是片剂0.73%,凝胶、栓剂、口服液、膏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试验药模拟剂合并阳性药模拟剂使用时,外用贴剂+胶囊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46%,其次是颗粒+胶囊1.39%,丸剂+片剂、丸剂+胶囊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3.第三部分研究结果3.1安慰剂效应收录项目的基本情况,收录项目安慰剂对照项目71项,6942个病例,涉及13个专业,34种疾病。3.2安慰剂在各系统疾病中均有一定的安慰剂效应,不同的疾病安慰剂的效应也不相同。根据疾病的主要疗效指标,安慰剂效应在普通感冒中最高为61.25%,其次为功能性消化不良56.8%。安慰剂效应在糖耐量异常疾病中的效应最低,为0.76%。安慰剂效应在20%-50%的项目有43项,约占项目总数的60.56%。3.3当研究持续时间小于等于14天时,安慰剂效应最高,为43.18%,当研究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小于等于6个月时,安慰剂的效应最低,仅为6.05%。3.4安慰剂效应在使用频率每日4次时最高为52.92%,每日1次时最低为33.39%。安慰剂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每日4次(52.92%)>每日2次(40.08%)>每日3次(35.36%)>每日6次(35.2%)>每日1次(33.39%)。结论:1.临床试验研究中以功能性疾病或自限性疾病作为试验药的目标疾病时,建议使用安慰剂对照。2.临床试验中是否采用安慰剂对照与疾病的急性、慢性无明显相关性。3.在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中,当选取主观性指标作为疾病的主要疗效指标时,建议使用安慰剂对照。4.采用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疗程不宜过长,以3个月内为宜。5.应重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专业(风湿科、老年病科、骨科),还要重视并加强中药安慰剂尤其外用制剂工艺的研究和探索。6.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皮肤及附件系统,表现为恶心、腹泻、胃部不适、局部用药反应(皮疹、皮肤瘙痒)等。7.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用药体积的增加而增加。8.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疗程内使用量无明显相关性。9.安慰剂不良反应的诊断主要以症状体征诊断为主,不良反应程度多为轻度,不良反应措施中继续使用占大多数,不良反应结果中消失占多数。10.安慰剂效应在临床背景下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疾病安慰剂的效应也不相同。11.安慰剂对主观影响强的疾病如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有较高的效应,对自然康复比例很高的疾病,其安慰剂效应也很高。12.安慰剂效应的强度与研究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时间超过3个月时,安慰剂效应的强度会明显降低,安慰剂效应与使用频率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