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国家颁布的数学大纲,在“三大能力”的基础上,加上了“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996年的大纲,在“三大能力”之外提出了“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2年的大纲去掉“逐步培养”的表述,直接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但目前我国数学应用能力还是很弱。因为没有多少人看中数学的应用性,不了解数学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底起多大作用,他们一直仅仅把数学当成一个课程学科,而不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家长和学校也只注重数学的得分,并不重视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1]。通过调查得知高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普遍薄弱,学生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案例也非常的少。调查显示数学应用能力薄弱原因如下:(一)不喜欢数学应用题,遇到数学应用题就惧怕(二)教师及教材对数学应用的关注不够(三)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四)不擅长数学建模。文理科生相比,文科生更加畏惧数学应用题,没有什么数学建模经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很薄弱,不擅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理科生在这些方面也不是很擅长。针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薄弱原因,笔者采取以下措施:(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兴趣(二)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三)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你。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生活周边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技巧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