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不同病程患儿体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及P选择素(P-selectin,Ps)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不同病程患儿体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及P选择素(P-selectin,Ps)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血小板(Blood Platelte,PLT)、D-二聚体(D-dimer,DD)的相关性研究,探索其在T1DM不同病程中的水平变化,以期将其作为T1DM患儿微血管并发症的预警指标。方法收集就诊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已确定诊断1年以上(包括1年)的T1DM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A组),并依据病程长短分为1-<3年组(A1组)15例,3-<5年组(A2组)15例及≥5年组(A3组)15例,所有患儿保持其原有的血糖控制管理计划,排除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近期发生急性并发症、口服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及全身性疾病者;同时选取就诊于大连市儿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B组),检测其空腹血糖及随机血糖均在正常范围,排除近期存在炎症反应及服药史、存在DM以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存在心脏病及高血压家族史者;根据以上分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抽取每组患儿空腹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并比较四组患儿血清中vWF、PAI-1和Ps的浓度变化。同时测定A组患儿体内PLT、HbA1c及DD水平,并分析其与vWF、PAI-1及Ps的相关性。结果剔除数据缺失病例,最终收集T1DM病例组(A组)共有30例(其中男孩13人,女孩17人,年龄在5-17岁之间,平均年龄11.33±3.122),其中A1组15例(男孩6例,女孩9例,年龄在5-15岁之间,平均年龄10.53±3.14);A2组8例(男孩3例,女孩5例,年龄在7-14岁之间,平均年龄10.62±2.33);A3组7例(其中男孩4例,女孩3例,年龄在6-17岁之间,平均年龄13.43±2.73);对照组(B组)30例(其中男孩15例,女孩15例,年龄在6-16岁之间,平均年龄10.13±2.73)。(1)不同分组中患儿血清vWF、PAI-1、Ps水平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比较:A组vWF、PAI-1、Ps测定结果分别为(1011.42±163.04)ng/ml,(104.60±25.36)ng/ml,(21.65±3.10)ng/ml;B组vWF、PAI-1,Ps测定结果分别为(1064.92±220.20)ng/ml,(104.60±25.36)ng/ml,(19.90±5.04)ng/ml;A组及B组vWF、PAI-1、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A2、A3及B组进行比较:A1组vWF、PAI-1、Ps测定结果分别为(999.39±149.31)ng/ml、(108.72±19.02)ng/ml、(20.89±3.29)ng/ml;A2组vWF、PAI-1,Ps测定结果分别为(1116.91±114.82)ng/ml、(116.94±8.59)ng/ml、(23.34±2.53)ng/ml;A3组vWF、PAI-1,Ps测定结果分别为(916.63±188.12)ng/ml、(95.43±19.19)ng/ml、(21.33±2.89)ng/ml;B组vWF、PAI-1,Ps测定结果同前;四组间vWF、PAI-1、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2+A3组与B组进行比较:A2+A3组vWF、PAI-1、Ps测定结果分别为(1023.44±180.15)ng/ml、(106.90±17.83)ng/ml、(20.89±2.80)ng/ml;B组vWF、PAI-1、Ps测定结果同前;两组间vWF、PAI-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Ps在此两组间存在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0.05)。(2)PLT、DD及HbA1c与vWF、PAI-1、P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T、DD、HbA1c与vWF、PAI-1及Ps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1.P选择素在病程大于3年T1DM患儿体内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其与病程长短有关,可能是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许可以成为早期预警的新指标。2.本课题vWF、PAI-1在T1DM体内无显著增高趋势,与患病时间长短无明显相关性,vWF、PAI-1及P选择素与HbA1c、DD、PLT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较小及血糖控制良好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跟踪随访继续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侧延髓梗死(Lateral medullary infarction,LMI)及内侧延髓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证实为急性延髓梗死(Medullary infarction,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且病程进展缓慢的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认知功能损害和行为损害,该病早期症状不显著、易混淆。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正常衰老与AD之间的过渡阶段,仅有轻度的认知障碍,但还没有达到AD的诊断标准。早期识别正常衰老脑、MCI、AD以及对病情的监
目的认知障碍是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患者常见症状,临床表现常比较隐匿,这就给此类患者评估带来困难。脑脊液分流术是治疗NPH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但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以NPH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此类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探讨脑脊液分流术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为NPH患者规范评估和治疗提供依据。研究分为二个部分:(1)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有降低TC(Total cheolesterol,总胆固醇)和LDL(Low-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同时因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可发挥抗血栓作用。CMBs(Cerebral microbleeds,脑微出血)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磁共振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上呈现小圆形或卵圆形病变,通常为直径2~5mm。CMBs是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占所有卒中的10-20%,其死亡率高,预后差。尤其在中国,脑出血在所有卒中的比例更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健康负担。目前针对脑出血的治疗方案除了手术外,未见其他可以提升患者功能及改善预后的治疗方式,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脑出血会造成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其中继发性损伤包括坏死、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一种常见的困扰和束缚患者日常活动的疾病,其症状突出体现在影响肢体和躯干的运动障碍和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非运动表现。其中PD伴随的骨质疏松症由于致残性极高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及护理压力。既往研究显示骨密度下降是引起骨质疏松的直接原因,因此寻找PD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non-cardiac ischemic stroke,NCIS)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变化,探讨血清AQP4与NCIS患者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TOAST分型,收集其中的NCIS患者147例为卒中组,主要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
目的: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血肿扩大是SICH患者发病后仍可临床干预的唯一因素。既往研究揭示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点征等常规影像学表现征象可预测血肿扩张,影像组学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并显示出在脑出血性疾病的初步价值。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非对比CT(non-contras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的尘螨致敏率,以及不同致敏模式下患儿在性别、年龄、季节、合并其它过敏性疾病史及过敏性家族史等方面的临床分布特点,结合观察螨致敏哮喘患儿相关实验室指标(如总Ig 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呼气一氧化氮水平等)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期为尘螨致敏哮喘患儿的临床诊疗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于大连市儿童医院进行过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神经疾病,发生于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前后的临床特征多达几十种,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目前PD被认为受衰老、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随着对PD人群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许多遗传变异与家族性或散发性PD相关,其中LRRK2、SNCA、GBA和Parkin基因已被证明是较常见的危险因素,并且这些基因存在不同位点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