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它是一种以相当突然和不可预知的方式,突破思维僵局、重构问题表征,最终获得问题解决方案并伴随“啊哈”体验的过程。研究者认识到,新旧思路之间认知冲突及其解决是顿悟问题解决的关键过程。但研究者们对于此关键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因受其所采用的问题性质与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Dietrich&Kanso,2010; Zhao et al.,2013)。汉语歇后语类似于语言类谜题,所以,本研究以汉语歇后语为实验材料,结合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首先检验汉语歇后语解决过程具有顿悟问题解决的认知加工特征,其次,通过记录被试解决汉语歇后语谜题的动态时间进程,分析此过程中认知冲突及其解决两个阶段的认知加工特点。最后,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了关键线索与幽默启动对顿悟问题解决过程的促进作用,以期加深人们对冲突解决过程的认识。实验1通过提供线索,要求被试根据谜面主动解题的实验范式,记录被试在解题过程中主观报告的思维僵局、答案出现的突然性、解题过程的重构感以及对报告的答案的自信心等指标,结果验证了顿悟问题解决具有思维僵局、高突然性、高重构感等认知特征。实验2以语义双关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为实验材料,采用近似于主动问题解决的歇后语类别判断任务,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被试对顿悟问题解决的动态时间进程,同时采用刺激锁时和反应锁时分析技术,分析顿悟过程中认知冲突及其解决两个阶段的认知加工特点,结果表明控制条件、语义双关歇后语条件和谐音双关歇后语条件在刺激呈现后350-500ms均诱发了中央顶区的负波。在被试判断前400ms,语义双关歇后语在颞叶诱发了正波,而谐音双关歇后语则在右侧颞叶诱发一个更正的ERP成分,同时在左侧额叶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顿悟问题解决在认知冲突的监控上具有相似的认知神经机制,但是其认知冲突解决方式则存在不同神经机制。实验3通过比较关键提示音与非关键提示音对谐音歇后语生成任务的影响,探讨线索对顿悟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在歇后语谜题解决过程中,与解题信息有关的关键线索,以及在解题后给被试以反馈、练习等均能够帮助问题解决者打破思维僵局,解决认知冲突,从而促进顿悟问题的解决。实验4基于认知加工迁移的假设,探讨了幽默启动对不同顿悟问题解决的作用,结果发现,语义类幽默语启动对语义类顿悟问题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表明语义类幽默语加工过程与语义类顿悟问题解决的认知加工过程更为相似。总之,汉语歇后语谜题具有顿悟问题性质,由于构成谜题的规则不同,解决此类谜题的神经机制不尽相同,通过解题线索的操纵与幽默语的启动,可以进一步探究歇后语谜题的解决过程,也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