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大以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和环保观念的不断深化,我国环保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部分地区已经初具相当的规模,国家整体环保产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十八大报告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基本建设要求的范围。但是,随着发展程度的提高,国内各区域间环保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渐凸显出来,进而成为我国环保产业整体竞争力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区域间要素格局的不平衡性,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从要素禀赋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区域间现存要素差异,对各要素禀赋在环保产业中的作用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要素对环保产业竞争力作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保证我国环保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界定了要素禀赋的概念范围。通过总结归纳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演变,吸取国内外现有环保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知识经济条件下一般生产资料和技术资本等特殊要素的划分方式,对影响环保产业的要素范围进行划分,对被划入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科技、资本、外贸等社会资源禀赋的概念范围进行界定,使之在符合一般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求基础上,对环保产业更具有针对性。以环保产业“技术、资本密集型特征”为假设前提,提出了要素禀赋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制约作用。一方面借鉴区域经济和传统产业的研究经验,将自然资源的“资源诅咒”概念应用于环保产业竞争力评价中,更对其进行拓展,从作用机制的共性角度提出劳动力要素和贸易要素的类“诅咒”现象。另外,在同一假设下,从结构、规模、转换渠道和效率等方面,对投入的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以上述内容为基础,提出了对要素影响机制的若干理论预测。构建了环保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要素禀赋影响环保产业竞争力的方式和程度进行实证分析。以全国31个省为基本研究单位,首先对其2006-2010五年间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此明确要素差异程度;进而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得出要素影响方向和贡献程度。对比实结果中与理论预测不相符之处,探究这些差异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反映的问题,按照不同的要素禀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环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从要素禀赋角度入手,统筹全国各区域,对区域环保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进行研究,并引入资源的负效应这一新概念,填补了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两方面的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为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切实提升环保产业竞争力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