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精神权利转让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j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著作权理论认为作品系作者人格之外化或延伸,精神权利与作者人格无法分离,故作者精神权利无从转让;诸国实定法规范亦对作者精神权利之转让以禁止或未置可否。较之他国立法,我国著作权法对作者精神权利转让之规定尚付阙如。然社会实践尤其于信息以“裂变”速度传播的互联网络领域,转让作者精神权利之现象不时发生。传统理论与实定规范均无法解释变动不居的现实。作者精神权利转让之于学界形成了禁止转让说、自由转让说和限制转让说三种不同理论主张以维护或解构传统著作权理论,但既有学说在解释作者精神权利之可转让性问题上则语焉不详、缺乏解释力和说服力以致商榷余地十足。审视作品系作者人格之外化或延伸这一观点不难发现,精神权利与作者及其人格并非不可分离,作品一旦创作完成便独立于作者而存在决定了精神权利与作者及其人格的可分性,但精神权利中的各具体权项与作者及其人格的可分离程度有别。以此为标准,可将作者精神权利分为能动性权利和防卫性权利,前者包括发表权和修改权,后者涵盖署名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能动性权利和防卫性权利除与作者及其人格之可分程度存在差异外,二者所具备的财产性强弱亦不相同。具言之,能动性权利所蕴之财产性大于防卫性权利所含的财产性。故此,能动性权利具备可转让性而防卫性权利则否。我国著作权立法确认能动性权利之转让具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除引论和结语外,本文包含如下五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诸国包括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立法在作者精神权利转让方面所持之态度。相较多数国家在立法中明文禁止作者精神权利之转让而言,我国著作权法对该问题未予明确。第二部分总结了我国学界在作者精神权利转让问题上之各种学说和见解。关于作者精神权利转让之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精神权利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均可自由转让,即自由转让说;而另有学者则认为精神权利中的所有权项均不可转让,即禁止转让说;还有学者认为精神权利中仅有部分权项可以转让,即限制转让说。第三部分探讨了作者精神权利之本质。从作者精神权利与民法一般意义上人身权之区别、民法一般意义上人身权的属性等方面论证了作者精神权利并非民法一般意义上之人身权,但作者精神权利具有财产的属性,这使得作者精神权利中部分权项的转让在理论上成为可能。第四部分阐述了作者精神权利与作者及其人格的可分离程度。从这一角度出发,将作者精神权利划分为能动性权利和防卫性权利两大类。文章认为,能动性权利所蕴含的财产性大于防卫性权利所含有的财产性,进而认为能动性权利可以转让而防卫性权利则无法转让。第五部分论证了我国法在作者精神权利转让问题上的制度选择。.文章认为,承认发表权和修改权的可转让性,不仅有理论上的依据,而且与实践做法也是并行不悖的;而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在理论上无从转让。同时,文章认为,鉴于回收权在各国法律中被架空的尴尬现实,我国法不宜对回收权做出明确规定。
其他文献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想持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再单纯依靠东南沿海地区的外贸优势已不大可能。国际陆港的出现为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外贸出口优势开
传统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素以重视家庭教育闻名世界,我国古代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家庭的巩固、发展而得到了不
目前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已经基本兑付,各个地方和学校教学也对教师绩效考核的方法进行的评价,教师绩效评价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较晚,随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花大色艳,雍荣华贵,历来被视作富贵、平安、吉祥和喜庆的象征,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气氛极为融洽,通过催花技术,令牡丹在春节应时开放,成为人们置办年货和馈赠亲朋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关心下
会议
教师的成长首先应该是人的成长,然后才是专业的成长。教师培训绝不是简单的教学技能的传递。作为教师教育者——研训教师来说,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和成年人学习规律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资金缺乏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而融资租赁为企业发展拓展了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
卫生监督涉及多个部门间的协同工作。监督部门首先到各监督对象处抽取样品,将样品登记后,将信息传递到卫生监测部门进行检验,根据监测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书来做出监督文书。
城市道路公交优先通行在干道信号协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新出现的公交GPS定位技术对公交的运行控制优化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与之相关的公交优先算法尚未得到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各大城市为缓解交通压力,相继修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选型,至今仍没有一套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