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经营格局与生产性服务外包——基于全国9省区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规模经营。对于如何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已有文献大体有两类主张:一是主张通过农地的流转与集中,促进农业的土地规模经营;二是主张通过生产性服务将小农卷入分工经济,以此实现农业的服务规模经营。上述两类文献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割裂了农户经营规模与参与分工的关系。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梳理两者间的内在逻辑机理,探究农户的农地经营格局与服务外包的关系。
  生产性服务外包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外包服务通过向农民提供服务,可以避免农地集中流转所产生的高昂交易费用。而农机服务可以移动作业,通过向多位农户提高服务,又能够到达服务的规模经营。对于农户来说,不同的农地经营规模,其要素配置的方式不同。对于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来说,因为受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约束,选择服务外包应该是理性的选择。进一步讲,对于农户在不同的农地经营格局(农地规模、作物种植类型或专业化程度、地块分散程度等)——其对服务外包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为的研究对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户经营格局涉及到多个方面:农地资源禀赋格局(比如农地经营面积、地块的分散程度等)、农地生产经营行为(比如要素投入中的劳动力、信贷与投资、农作物种植的种类以及生产性服务的购买)、农产品销售行为等。土地作为农户农业生产重要的自然资本,是农户生产行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关注农户的农地经营格局,主要包括三个重点:农地经营规模、农作物的品种数(专业化程度)、农地的地块数(分散化程度)。其研究思路是,以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将分工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考察农户农地经营格局是否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选择存在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
  (1)构建Poisson模型考察农户水稻种植规模对生产环节外包次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植面积对农户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的次数有正向影响,说明水稻的种植面积越大,农户越有可能采用外包服务来保证生产和提高效率。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水稻生产环节中外包次数产生了负向影响,说明地块的分散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外包的选择。
  (2)建立有序Logit模型探究农户种植的作物品种数对服务外包影响。从结果可知,农户种植作物品种对农户生产外包参与程度的影响为负。农户种植作物品种数越多,农户参与外包的程度越低,多样化的品种稀释了专业化种植,进而导致无法形成规模化连片种植,最终阻碍了农户外包的参与程度。
  (3)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现象的存在是否会对农户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的选择行为产生阻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以稻田块数衡量的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水稻生产环节的外包选择行为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块数的增加、土地细碎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农户对水稻生产环节的外包;并且土地细碎化对农户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选择行为的阻碍程度高于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
其他文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债务风险不断加剧,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政府出台了系列文件进行债务风险管理。成都市政府也围绕着“开前门”、“堵后门”的工作思路出台了相应文件进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随着政策的推进,成都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成都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为合理,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体现在债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大和隐性债务风险
学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随国民生活节奏的加快正呈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极易引发舆情。然而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我国舆情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公众权利诉求大量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让网络舆情日趋复杂化,也让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引导机制不健全,还会产生舆情的二次发酵进而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难以想象的威胁。这既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
学位
税收在中国每年财政收入中占据90%以上的大比例,是我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作为国家治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运行和调整社会分配关系的职能作用。税务系统作为国家税收的征收机构,其工作效能直接影响政府的整体效能,而个人绩效管理是提高税务干部队伍工作效能的有力抓手。县级税务局处于税收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广大纳税人,作为一线基层税务机关,是直接开展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载体
学位
在有限的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此时浮动汇率制度吸收外部冲击调节全球失衡的本质是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再平衡。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向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转变,全球跨境总资本流动增长速度和规模快速上升,并呈现出全球金融周期现象。从全球失衡到全球金融周期转变的过程中,国际金融体系的作用从提高实体资源配置效率凸显为派生流动性和名义购买力。那么,在跨境
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逆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全球,比如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等。“逆全球化”浪潮也顺势引导着我们重新审视“全球化”的益处及其隐形成本。而健康,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否会成为隐形成本的一部分呢?本文第一次探究了贸易自由化,尤其是出口扩张,对健康的影响。  中国是研究出口扩张对健康影响这一重要话题的绝佳样本。一方面,1992
学位
自沪深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在规模上取得了巨大发展。截至2017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485家,总市值达到56.71万亿元。除在外延上的增长以外,股票市场的内涵式发展,即运行质量的提升同样值得关注。尤其,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应坚持质量优先。就股票市场而言,贯彻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发展理念是提升服务实
学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市场已从初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此过程中,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不断显现。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加快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倍增,而就业市场上的职位需求矛盾凸现,这使得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变得十分激烈。硕士研究生是国家人才储备体系的中坚力量,其就业满意度不仅关系到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还关系到未来社会中坚力量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感知,同时会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它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的生存和收入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 (CGSS 2015),通过估计收入方程和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之间的工资差异,并对工资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学位
人力资本是一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人才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人力资本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资源,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教育培训等方式才能形成人力资本,即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公派出国留学作为对人力资源进行教育培训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在目前出国留学的大环境下日益受到人们关注。高校教师是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中的主力军之一,通过出国留学,使他们能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到最新前沿知识,从而拓宽科
学位
区域之间的市场一体化会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让各个经济体获得最大的收益,尤其是对于农产品的贸易更为显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01年11月正式开始建立,并于 2015 年全面建成,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该自贸区建立后,中国-东盟农产品出口额迅速上升,东盟也在2013年正式成为中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并占据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20%以上。可见,随着CAFTA协定的开展及深化,中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