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建水县碗窑村有着数百年陶器生产的历史,制作的陶器有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美誉,以家庭生产为单位的手工劳动创造是其主要生产方式。近十余年来,随着普洱茶热销、文化消费兴起,碗窑村陶器的家庭生产重觅生机。从事陶器生产、销售的户数增加,制作工艺得到改进、提升,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碗窑村陶器已是云南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工艺产品,陶器家庭生产已成长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推动着地方文化经济建设。论文以碗窑村陶器家庭生产方式及其产品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方面对陶器生产方式变迁历程进行梳理,认为陶器生产经历了以血缘家庭为单位的手工生产方式到规模化工厂式生产,再到家庭生产方式回归的历程。另一方面对近十余年来陶器家庭生产的现状展开研究,探讨家庭生产是如何在文化消费、社会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的背景下获得生命力的。家庭生产即可以实现传统技艺的传承,又能接受新的技艺知识和现代生产技术,走向专业化制作。同时,家庭生产实现了陶器制作工艺的多样和产品的丰富,满足了市场中小批量的订单需求,创意产品、时尚产品不断在家庭作坊间出现。家庭生产表现出了对市场的积极适应性和开拓能力,并结合市场实际做出了自身的调整。在开拓市场的进程中,陶器家庭生产表现出了良好的市场绩效,从事陶器生产、销售的个体户不断增加,家庭生产有了集聚效应,制陶业成长为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论文采用了纵向历史梳理和横向展开相结合的结构模式,试图表明家庭生产是有生命力的,家庭生产并非落后的生产方式,会被历史淘汰。家庭生产以其适应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了现代市场多样性的需求。家庭生产对市场的适应,让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实现了民族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家庭生产是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方式之一,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和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建设的力量。家庭生产方式也是实践文化生产、特色文化产业的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