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研究公众影像史学的发展,旨在影像史学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结合新兴起的公众史学的思想特点,对如何运用影像来记录当代公众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对于公众影像史学的定义源自于公众史学和影像史学两个概念,所以本文将在公众史学视域下研究影像史学的发展。本文经过梳理学界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发现关注影像史学的有传媒学和历史学两大学科,而传媒学和历史学对于影像的关注点分别在生产和应用上。历史学对于影
【基金项目】
:
国家重大社科基金“当代中国公众历史记录理论与实践研究”分支公众影像史学研究的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公众影像史学的发展,旨在影像史学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结合新兴起的公众史学的思想特点,对如何运用影像来记录当代公众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对于公众影像史学的定义源自于公众史学和影像史学两个概念,所以本文将在公众史学视域下研究影像史学的发展。本文经过梳理学界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发现关注影像史学的有传媒学和历史学两大学科,而传媒学和历史学对于影像的关注点分别在生产和应用上。历史学对于影像的生产并没有报以太多关注,从而导致影像史学在发展失去了其中重要一部分。当我们转换观察角度,在公众史学的视域下,影像史学在大众历史书写上的作用才被逐渐发掘出来。本文基于这一认知,试图研究影像史学走向公众、致力于历史书写的新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在公众影像史学中,“公众”意味着“人人”,是每个个体存在;“影像”包括除历史剧等通俗史学作品外的所有动态影像;“史学”要将留下的文本都当作历史,用“记忆”的概念来描述历史的边界。所以,本文将公众影像史学根据活动主体分为组织与个人,又将个人分为精英与大众。如此,就突出了影像史学的公众本位特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持续发展大众的公众影像史学。本文还试图解决如何发展大众的公众影像史学的问题,这要从公众影像史学的发展阶段入手。公众影像史学先进入了精英阶段,后来,越来越多大众参与了进来。但是,大众的实践及理论的发展还比较粗浅。所以我们尝试从书写历史的角度来建立大众影像史学的评价体系,提出要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并建议通过具体途径,例如项目、比赛、平台等来引导公众的参与,希望能在社会中普及历史知识、提高公众历史意识,同时,也能够增加历史资料,为历史研究作出贡献。为了解决具体如何建构起大众的公众影像史学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大量公众影像史学作品,发现它们创作主题多元、传播方式多样、参与人群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此外,公众影像史学作品也紧跟时事,形成了社会和国家两种历史的对照及印证。本文还研究了公众影像观、公众历史观、公众的习惯的影响,并从前期采集素材和后期编辑制作入手,简单论述了公众影像史学作品的建构过程,提出公众影像史学作品要更加突出历史性,将历史意识和当下现实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之后,本文以一些具体案例为基础,从时态类型角度将公众影像史学作品进行分类,提出即时记录形成素材、事后回溯建构历史的做法;从主题类型角度,提出人物影像史可灵活运用自传与他传的形式,事件影像史要注重事情发生的过程与相关人的情感。我们通过相应的公众影像史学典型作品,尝试提出在结合历史与当下的要求下的合格公众影像史学作品的具体表现。对于公众影像史学未来的发展,本文认为公众影像史学的学科价值在于改变了传统文字书写历史的方式、丰富了历史表述的方法、拓宽了史料范围、引导了历史观念的变化、拓宽了研究视野等;它的社会价值在于反映出科学进步对于丰富和转变人类认知、叙述方式的重要作用,还记录了当代文化、提升了社会的历史素养、促进了文化心理结构的嬗变。而为了公众影像史学未来的发展,我们提出要加快建立公众历史学科、培养相关人才、讲好人人的故事、扩大公众影像史学的影响等。
其他文献
贵池傩是以社为单位、以宗族为载体,以请神敬祖、纳福求吉为主要目的、以戴面具表演为特征的地方性民俗事项,贵池傩起源于唐宋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在安徽贵池一带有“无傩不成村”之说。作为傩俗文化之代表的傩面具有着独特的造型特征及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傩事中一项重要的艺术符号。傩面具是贵池傩事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多数傩事活动都是围绕傩面具展开,傩面也就成为了传递傩事信号的媒介并在象征神祗以及承载希冀方面扮
在古代诗歌中,桑意象是最早进入文学表现领域的意象之一。唐朝诗歌中,桑意象数量繁多,诗人在桑意象中寄托了丰富的思想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本文以唐诗中的桑意象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分析其内涵,全文主要由四章构成:第一章叙述桑意象的文化内涵。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普遍的祭木风俗,先民将桑树作为社树,并在桑林中祈求风调雨顺雨和子嗣繁荣。桑林是祭祀活动的场所,也是男女相会的场所。古代先民认为桑树
郭小东是一个对知青小说有着很深情结的作家、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本文采用文本细读与语境分析相结合、文学研究与历史描述相结合、文本阐释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郭小东的知青小说批评和知青文学史写作为案例,引入学术界关于知青文学、知青小说的批评和研究成果,参照多种版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讨论郭小东的知青身份、作家身份、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四种身份之间的相互关系,辨析“知青文学”概念变迁,描画“知青小
中日关系始终是无论政治上还是民众层面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很多学术研究也围绕此展开。无论是互惠互利还是刀兵相见,两国关系所产生的原因,也需要从历史当中去找寻根源。黄遵宪与戴季陶是中国近现代是当中对日本研究卓有建树的两位学者,其中黄遵宪的研究的主要时期早于戴季陶,所以对两位学者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日本发展过程的了解,更能够看出时隔几十年中,中国对于日本的看法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本文一共分
就晚清政治人物尤其是政治领袖生成的路径而言,“袁世凯在朝鲜崛起”毫无疑问是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袁世凯从一个国内科举入仕的失败者,以二十出头的年龄随淮军庆军进入朝鲜帮办军务,在平息“壬午兵变”中冒险强硬,一战成名,以“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的身份驻扎朝鲜。三年后,在26岁时出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官阶三品,其在朝鲜的地位和影响类似“监国”。这一升迁速度和权势获取,堪称平地崛起。这一仕途
本文运用深度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深入考察探探、陌陌、Soul等陌生人社交软件,在软件中按照其匹配逻辑寻找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在用户的动态中收集相关文字材料,用文本分析法对所获得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类文献的梳理,结合福克斯、哈贝马斯等人的批判理论,以及列维纳斯等人的存在论,本文研究发现使用陌生人社交软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人的孤独,甚至可能使人感到更加孤独,因而本文进一步试图解释以下问题:为什么陌
苏州版画历史悠久,在清道光时期发生了艺术风格的转变,形成了负有盛名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本文选取清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造型与色彩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分析其造型色彩的影响因素、造型色彩的特征、以及其中蕴含的民俗思想,最后从宏观角度剖析其中的文化审美观念,体现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文章一共划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引言部分主要提出了本文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界定,以及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
电子游戏正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综合近年的作品来看,游戏作为一种依托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产品,在经历了纯技术试验阶段之后,已逐步进入到探索人机如何产生情感交互、视听元素如何讲故事的过程。尤其对叙事性游戏这一游戏类型来说,一切交互设计都以情感沉浸为最终目的,因此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叙事手法,为我们研究游戏情感叙事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对象。本论文以叙事性游戏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介叙事的角度出发,
王在晋是明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其经历跨越万历至崇祯四朝,主要事迹为万历东南备倭和天启北上抗击后金。基于现实的御倭需要,也得益于此前大量的海防论著,王在晋广泛收集资料,并将实际经验提升为系统化理论,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著成《海防纂要》。《海防纂要》全书分为十三卷,涵盖内容广博,包括明代各省倭情和沿海防务、与日、朝两国交流史、海防战略与海防建设、御倭大捷考、御倭法令与功次通例等。其在总结万历前
目前,国内外链轮体的主要结构形式普遍采用整体式结构,但整体式链轮轴组换向、维修困难;相对而言,分体式链轮轴组在维修成本及便利性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为此,根据经典理论力学原理,对新型结构的分体式链轮体进行受力分析研究,采用材料力学计算理论进行强度校核计算,并与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得到分体式链轮体连接结构设计的校核计算方法。文中提出的分体式链轮受力分析研究方法,可以为连接设计计算和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