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异构网络融合的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ivws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接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结构的不断演进,无线通信系统正不断走向互通、融合以及协作。在异构融合网络中,如何满足用户的移动性需求,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无缝隙的业务,将是移动性管理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异构融合网络下的移动性管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基于随机几何的网络模型,对宏小区与小小区异频部署场景下的跨层切换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重点研究了用户移动性对于跨层切换的影响。跨层切换被定义为小小区层与宏小区之间发生的切换,在异构网络环境中,跨层切换的失败概率最高。本文首先对小小区覆盖范围进行建模,并分别使用泰勒级数展开以及线性近似的方法求解小小区覆盖范围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可以看出,线性近似具有更好的近似效果,小小区覆盖范围可以被很好的表示为带有偏移值的圆形覆盖区域。基于上述结果,本文又进一步研究了用户移动性对于跨层切换概率以及小小区停留时间的影响,并给出了它们解析表达式。根据理论分析,用户的跨层切换概率以及小小区停留时间都与小小区平均覆盖面积的半径大小成线性关系。本文针对异构融合网络下的小小区发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信息辅助的增强型小小区发现方案。由于小区发现机制主要针对传统的同构网络进行设计,因此在异构网络中性能很差,用户无法非常有效的发现小小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小区停留时间预测的小小区发现方案。根据用户上报的位置信息,可以对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评估,并估计用户的小小区停留时间。基站根据上述估计结果进行小小区的接入判断,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切换。同时,本方案还进一步推导了用户的最佳测量触发时间,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能量效率以及小小区使用效率。最后,本文使用了系统级仿真方法对本方案与标准化工作中讨论的相关方案进行了对比。根据仿真结果,本文中提出的方案具有更好的性能,即使在较大测量误差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能量效率与小小区使用效率。
其他文献
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 Gap, EBG)结构是由光子晶体带隙在微波中的应用演变而来的,主要分为传统蘑菇型电磁带隙(Conventional Mushroom Electromagnetic Band Gap, C
光子晶体具有小尺寸、良好的光子局域、便于集成等特性,在光学芯片的实验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采用光子晶体微腔设计的传感器在品质因数、灵敏度、探测极限等方面都具
本实验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结果显示:(1)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91.84%)对胞外给予GAB
高中学生之间由于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导致高中生的物理成绩有高有低,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全部的高中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为了使所有的高中
随着用户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蜂窝移动通信的系统容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而无线频域资源的稀缺使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蜂窝异构网络架构的诞生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提升了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本县初中生物学开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 TP)是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的一种保守的蛋白,结构上与Mss4(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相似,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