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降解抗生素废水性能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i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同步实现污染物降解和产电两种效能的绿色水污染治理技术,但是现阶段MFC较低的功率输出以及较高的运行成本仍然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围绕MFC产电性能提升以及推动MFC技术的实际应用成为MFC诸多研究的共性命题。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及产电机理的深入研究,光催化与MFC的耦合综合利用了二者的优势,促进了污染物的去除与同步产电的实现,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3D石墨烯气凝胶的可控制备入手,通过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BiOCl,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良好循环利用性能的3D BiOCl/RGO(BGA)复合光催化剂,并结合多种表征手段探讨其对抗生素废水的降解机制;同时,构建并成功启动双室MFC,系统考察了土霉素(OTC)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暴露下MFC的产电性能、电化学性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抗生素的去除效果;以上述工作为基础,构建BGA光阴极光催化型MFC耦合体系,在无额外能耗的情况下,利用MFC自身产电原位驱动光催化体系,实现阳极OTC和阴极甲基橙(MO)两种污染物的同步去除,系统比较了多种运行条件下,不同体系的产电输出及污染物去除差异,并结合降解体系的活性物种、电子转移路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探讨耦合体系对污染物降解的强化效应与机制。本研究为污染物处理和MFC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超轻、弹性三维BiOCl/RGO气凝胶复合光催化剂(BGA)。研究表明:BGA不仅缩短了污染物与光催化剂之间的距离,而且促进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这与BGA改善的可见光响应、降低的内阻和增强的电子传递能力有关。其中,40%BGA对20 mg·L-1 OTC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3.31%,比单独BiOCl高约1.43倍。捕获实验结果显示空穴(h+)在OTC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40%BGA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处理后出水对E.coli DH5α的生物毒性基本消除。(2)成功启动并运行多组MFC,系统评价了长期OTC暴露下MFC(O-MFC)产电和电化学性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OTC(>5 mg·L-1)抑制了MFC的产电性能,但长期运行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同时,长期OTC暴露降低了O-MFC阳极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促进了阳极电子转移。98.83±1.15%的OTC(10 mg·L-1)在48 h内可以被去除,且出水抑菌性显著降低。长期OTC富集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优势类群由电活性微生物Acinetobacter,Petrimonas,Spirochaetaceae和Delftia向OTC降解类群Cupriavidus,Geobacter和Stenotrophomonas转变。(3)在自然变温条件下评估了SMM冲击对MFC(S-MFC)产电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13-33℃的温度范围内MFC均可稳定产电,低于13℃电压显著降低。SMM的添加(>4 mg·L-1)既抑制了S-MFC的产电性能,也加剧了低温的冲击,电压恢复过程延长。高效液相结果显示:92.83±1.54%的SMM(10 mg·L-1)可以被有效去除,且出水抑菌作用明显降低。采用超高分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对SMM的降解中间产物及路径进行解析。此外,高通量测序结果也证实,SMM的加入降低了电活性微生物的活性及比例,促进了降解菌的富集,阳极微生物群落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发生改变。(4)以3D BiOCl/RGO气凝胶(BGA)为光阴极成功构建光催化型MFC(BGA-PE-C)。与单独MFC体系(455.36±7.18 m V和1.88±0.09 W·m-3)相比,BGA-PE-C具有更低的阴极内阻,更快的反应速率和更高的产电性能(696.51±5.27 m V和7.33±0.23 W·m-3)。其次,在实现阳极OTC 98.93±0.15%去除的同时,阴极MO(40mg·L-1,p H=3)的降解率可达97.28±0.64%。UV-Vis和TOC数据进一步证实了BGA-PE-C对MO及其中间产物的矿化率达86.08±2.94%。生物降解、光催化和吸附等多种过程共同参与了MO的降解,其中阳极电子主要参与偶氮键的打开,而光催化过程主要作用于中间产物的进一步降解。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BGA-PE-C阳极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但典型电活性细菌Geobacter比例上升20%,这也与BGA-PE-C的高产电输出相吻合。BGA-PE-C体系同步实现了阳极OTC降解,阴极MO去除以及原位产电自驱动反应体系的三重功效,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为废水处理及MFC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数学课外活动是教学改革的侧重点之一,是未来初中教学创新的突破口,现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多个部分对数学课外活动的教与学进行了强调与解释,要求学习过程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学习必备的基本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的成长。本文以“双减”政策的推出为研究背景,基于数学学科教学的视角对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其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
学位
发射率是材料重要的热物性参数之一,表征了物体对外进行热辐射的能力,在军事国防、材料科学以及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红外隐身、二维材料、微结构超表面以及辐射测温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在不同方向的极化光谱发射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非极化的发射率,材料的极化发射率可用于探究微结构对表面辐射特性的调控机制,研究基于极化光谱的物质识别技术,探索进一步提升辐射测温精度的新方法。
学位
二维磁性材料不仅是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基础,也是研究新物理现象的平台,因此在二维层状材料中实现磁性已经成为研究者们的一个重要目标。从2004年发现石墨烯开始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很多新的二维材料被研究人员合成和发现,但其中的磁性材料却很少。所以,寻找有磁性、特别是室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新二维磁性材料,对于制造新一代自旋电子器件尤为关键。与石墨烯结构相似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MXenes)是二维材料世界
学位
随着国际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超级b介子工厂SuperKEKb/Belle-Ⅱ实验的深入开展,积分亮度的大幅度提高,以前很多没有被测量到的b味介子衰变将被观测到,这将把b物理相关研究推向新的高峰。b味介子的两体非轻衰变在检验标准模型、处理强子矩阵元的计算方法(QCD因子化,微扰QCD等),寻找其中的反常现象,探索新物理的间接信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实验上更多的衰变模式被观测,将给我们提供更加丰
学位
重味物理,尤其是b味强子是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精确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寻找新物理间接迹象,和探究CP破坏起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B→D(*)?ν?半轻衰变中出现的“RD(*)反常”,暗示了可能的新物理效应,如果这一反常现象被将来更加精确的高能物理实验所证实,则相应的,在其它的b味强子的半轻衰变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反常现象。此外,随着高能物理实验的迅速发展,具有较大
学位
近年来,二维材料因其不同于体块材料的独特性能和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大量关注。随着各种各样二维材料的出现,将不同的单层纳米片进行合理组合,成为突破单一材料应用限制,生产具有创新性能的新材料的通用策略。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二维材料可以分层垂直堆叠形成范德瓦尔斯异质结,也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并排无缝拼接形成平面异质结。范德瓦尔斯异质结不依赖于一对一的化学键,可以将各种单层材料的优势进行结合。与垂直异质结
学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清洁、高效、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替代化石能源、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首选。到目前为止,其阴极催化剂都使用Pt/C催化剂来催化电极上的反应,其中碳作为导电体,Pt颗粒作为催化剂。然而,Pt/C催化剂在阴极氧还原反应(ORR)中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ORR动力学迟缓、易腐蚀和CO中毒等问题,抑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自从2011年Ti3C2Tx(一种新型二维
学位
为深入研究双渐开线齿轮的动态性能,基于ADAMS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虚拟样机,对比分析了同参数、同工况下双渐开线齿轮与普通渐开线齿轮转速波动、齿面接触力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齿腰分阶参数对双渐开线齿轮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将理论值与仿真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双渐开线齿轮的动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同参数、同工况的普通渐开线齿轮,与齿腰切向变位系数相比,齿腰高度系数对双渐开线齿轮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计算性能的提升,量子化学计算已被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物质光物理性质和光化学反应的有效方法。本论文采用理论方法对几个有机体系的分子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体系中的激发态质子转移过程和荧光检测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具有两个不对称质子受体的HBT衍生物中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方向性和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构参数、红外振动频率及RDG分析证实羟
学位
<正>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不同于西方治理环境的新文明之路。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天人和谐自然观和系统辩证思维的中国智慧,走的是一条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的新环境治理之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环境治理之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共赢之路,是涉及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等的全方位的革命。早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就提出了生态文明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