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世界,国家的经济状况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进步逐渐成为发展本国经济、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进步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主要内容和标志,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将有效地提高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水平。众所周知,政府是科技投入的两大主体(政府和企业)之一,在我国,作为政府科技投入的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是我国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定量测算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而对我国政府当前的科技政策进行评价并探索完善之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在分析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理论与方法上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国80年代以来经济运行情况尤其是政府科技投入的实践,通过构建模型,借助计量经济学的手段来具体分析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贡献,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更好地促进技术进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第一部分为全文引言,论述选题背景,界定本文概念,介绍文章结构及主要观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从总体上分析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结构,认为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在总量上是不足的,在结构上偏重“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部分对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借助计量的手段对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估算,得到我国1980—2005年各年的TFP值,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然后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进行因素分析,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考察政府科技投入、企业研发投入以及国外技术外溢对技术进步(TFP)的贡献,并重点考查政府科技投入的贡献,结果表明自1980年至2005年,我国政府科技投入每增长1%可以促使技术进步增加0.094%,同时,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平均贡献率为24.40%,政府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进步的效应明显。第四部分是全文结论与政策建议,作者从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政府科技投入规模、调整科技投入结构,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