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阴道灌洗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白介素-2、白介素-10(Interleukin-2、10,IL-2、10)的水平,探讨SIgA、IgG、IL-2、IL-10在CIN及宫颈鳞癌不同治疗阶段表达的情况,进而探究CIN及宫颈鳞癌与阴道局部免疫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经病理结果证实为CINⅠ级患者100例、CINⅡ级患者100例、CINⅢ级患者1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33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同地点健康妇女100例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阴道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实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阴道灌洗液中SIgA、IgG、IL-2、IL-10的浓度。通过数据分析探讨CIN及宫颈鳞癌与阴道局部免疫之间的关系。 结果: (1)CIN I组SIgA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12个月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G水平在治疗后明显增高;IL-2的浓度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2)CINII级组SIgA水平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仅在治疗后6个月至12个月有升高趋势;IgG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而治疗后3个月至12月水平逐渐增加;IL-2水平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IL-10水平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稍有降低,之后随着治疗的进行浓度逐渐增高。 (3)CINIII级患者SIgA水平在治疗3个月、12个月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gG及IL-2水平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高;IL-10的浓度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4)宫颈鳞癌组SIgA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有增高趋势,IL-2在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增高;IL-10在治疗后6个月浓度较治疗前增高。 结论: (1)CINI级、CIN III级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中SIgA、IgG、IL-2、IL-10的浓度整体呈升高趋势,仅在治疗后3-6个月出现免疫功能的紊乱。 (2)CINII级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中SIgA浓度无明显改变,IgG、IL-2、IL-10在治疗阴道灌洗液中浓度逐渐升高。 (3)宫颈鳞癌患者治疗12个月内阴道灌洗液中SIgA、IgG、IL-2、IL-10无明显变化,应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分析。 (4)宫颈病变患者局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有协同作用,尤其是IL-10可促进体液免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