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闻往往暗含着新闻撰写人对某一事件或命题的主观评价、立场或态度。Martin的评价理论研究了构建人际意义的词汇—语法方法,包括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而这三个子系统又可以被再次细化,为新闻话语的评价研究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框架。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层面,依据评价理论子体系,利用文本分析的手段,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英语商业新闻话语中评价资源的分布及丰富程度,并对中美两国的英语商业新闻话语作对比分析,探寻二者评价资源的分布差异。其意义主要在于:丰富和拓展评价结构研究领域和思路,对比研究中美两国的商业英语新闻话语,从跨文化角度追溯差异原因。
作者从近期《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网站登载的英语商业新闻报道中分别选取20篇作为语料,经研究发现:商业新闻记者在选择表达评价的方式时,对每一个评价体系都有涉及。按照个人偏好和行文要求,《纽约时报》中介入、级差以及态度资源出现频率分别为52.9%、29.8%、17.3%。通过运用这些评价资源,新闻记者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各自对某一商业事件、现象的立场和态度。此外,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商业新闻,作者发现,由于受两国文化、社会形态及对英语掌握程度的差异影响,中国新闻记者较美国新闻记者在使用评价资源表述立场时更具有保守性和局限性且更倾向于采用介入方式。
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尝试性地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英语商业新闻话语的态度、级差和介入资源,比较了中美两国的商业英语新闻话语,目的是希望为商业英语语篇分析带来新启发,并对商业英语报刊教学提供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