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任务和严峻压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不一致性越发凸显,甚至已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问题也给予了从未有过的关注,纷纷提出各自看法和对策。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制度安排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认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在于有效激励制度供给的不足。与此同时,基于人类行为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个人行为、社会行为以及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了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所以,本文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分析与制度安排》作为研究主题,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实现途径为研究对象,力图将经济学的行为分析、制度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到一个统一框架,在“经济人”的基本理论假设下,通过分析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的可持续性含意,论述制度安排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新的视角剖析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尝试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可持续发展的人格化分析,重新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从根本上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利益取向为目的的发展形态。可持续发展表现为人的发展,是以人为目的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必须以人的价值观念更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以人的活动方式转型为关键。因此,可持续发展必然表现为以人为本的发展现。它认为发展的基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的途径也在于人的经济行为,是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实际中应该力求避免“发展的异化”,发展目标的确立必须考虑到最广大人群的需求。而可持续发展的人格化内涵,使得我们可以借用生产的概念来进一步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文中引入“可持续产品”概念,从可持续产品的生产、交换、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分析人们如何通过可持续产品的生产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要求突破传统的商品价值观念,从社会利益出发对产品进行定价。同时,要对产品生产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制订严格的标准,尽量避免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既然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发展,必然要继续探寻发展过程中人的行为表现,而人的行为表现也必然表现为一定利益关系的产物。所以,从人的利己性这一经济学假定出发,我们发现利益分析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出发点,将可持续发展归结为人与人类的利益实现问题,并且是人类利益实现的最大化问题。这是本论文的一个重要结论.而可持续发展中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包含多元化、多样化的因素,不仅是个人的,更重要是社会的;不仅是经济物质的,还有非经济与精神的;不仅是眼前的,更有长远的,是多重利益的加总。在利益的驱动下,每个个体不仅表现出特定的个人行为,而且会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性。而在社会行为的协作过程中,并不必然表现为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一致性,从而以利益博弃为起点的个体之间产生一定的行为冲突,从而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这种利益冲突无处不在,既有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如人们收入水平的差距等;也有社会年!J益方面的矛盾,如教育、医疗、卫生等;更有生态环境利益方面的矛盾,从而这些矛盾导致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贫困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难题。为了最优配置、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生态资源),必须要建立必要的利益协调机制,平衡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内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在于有效协调各类利益矛盾,制订符合人类长远利益的个人与社会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互惠互利原则等。 制度源于人类的利益冲突,对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进行规范.一定利益条件下的行为冲突,可以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去加以有效缓解,实现资源环境的长期高效利用。现代经济发展的现实及相关的研究逐步表明,一定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前提下,制度对可持续发展是起根本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制度障碍也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制度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因人的利益需要和行为规范建立起来,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同样必须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主体,必须要遵循个人利益原则、有效限制个体行为原则、社会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等原则。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体,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所以,为了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在这个统一体中,就必须设计出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钾出、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社会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安排。既要为可持续发展设计出如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宏观制度框架,也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如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等微观制度基础;既要从社会保障、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