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选择肠道免疫-炎症反应情况与中医伏毒理论为切入点,以方-病为研究载体进行临床研究,观察临床以伏毒理论为指导的清伏毒的治疗方法,对UC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MP-1、TIMP-1、PGE2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的优势所在。欲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中医伏毒理论与UC的关系;以期为中医伏毒理论与UC之间关系的提供客观评价;从而进一步阐明中医药疗效机制,促进中医理论严谨化。研究方法:本课题为非随机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病例,选择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轻中度)或缓解期患者,中医诊断为“久痢”或“休息痢”者为研究对象。鉴于医学伦理学及患者依从性问题,本课题未实行随机分组原则,而是根据患者意愿,分在相应的观察组。所纳入病例分为4组(中医干预组1、西医治疗组1、中医干预组2及西医治疗组2),每组10例。中医干预组1、西医治疗组1病例为活动期UC患者,二者均为中医证型之大肠湿热证或寒热错杂证,互为对照组;中医干预组2、西医治疗组2病例为缓解期患者,二者均为中医证型之脾胃虚弱证或脾虚夹湿证,互为对照组。每组10例,共纳入病例40例。活动期及缓解期的诊断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系统(详见附录3),≤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所有纳入病例均施以常规西医治疗处理,中医治疗组尚需加服基于中医伏毒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汤剂。西医治疗方案均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丰富的的专家或专家组制定。中医治疗组尽量选取罗云坚教授亲自接诊的病例,其次是其学术继承者的病例,并均选初次接受清伏毒的中医治疗的患者,治疗周期8周。分别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病例的临床表现,肠镜、病理结果,血浆CRP、PGE2、MMP-1、TIMP-1水平(其中治疗后肠镜、病理结果可以不采集),收集所得数据,建立SPSS17.0数据库,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满足正态分布与方差齐性条件下,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或LSD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均以P<0.05(双侧)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研究结果:一、治疗前统计分析(一)基线分析1.经统计学检验,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范围、病情严重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活动期UC患者中医干预组1与西医治疗组1两组间血浆MMP-1、TIMP-1、PGE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缓解期UC患者中医干预组2与西医治疗组2两组间血浆MMP-1、TIMP-1、PGE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血浆MMP-1、TIMP-1、PGE2的表达水平与UC病情的关系1.血浆MMP-1、TIMP-1、PGE2在UC不同病情中的表达(1)血浆MMP-1在中度U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轻度、缓解期UC(P<0.05),而轻度UC中的表达较缓解期U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中TIMP-1、PGE2在中度、轻度UC中表达均较缓解期组显著增高(P<0.05),且中度UC中表达较轻度UC明显增高(P<0.05)。2.血浆MMP-1、TIMP-1、PGE2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度(缓解期、轻度活动性、中度活动性)之间,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病情越严重,其表达量越高。二、治疗后相关统计分析显示:(一)各组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MMP-1、TIMP-1表达水平均较前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其中中医干预组1、西医治疗组1、中医干预组2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2治疗前后MMP-1、TIMP-1表达水平亦较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各组间治疗前后MMP-1水平差异、TIMP-1水平差异比较:活动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中医干预组2MMP-、TIMP-1水平下降均优于西医治疗组2,经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各组内治疗前后PGE2值均较前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其中活动期中医干预组1、西医治疗组1治疗前后PGE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P<0.05),缓解期中医干预组2、西医治疗组2组内治疗前后PGE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6、0.257,P>0.05)。(四)各组间治疗前后PGE2水平差异比较:活动期组间及缓解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69、0.725,P>0.05)。研究结论:一. MMP-1、TIMP-1、PGE2三因子在血浆中的表达与UC发病机制及病情密切相关。二、伏毒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治疗UC在降低相关血浆细胞因子方面优势显著,主要体现在缓解期,具体表现在降低MMP-1、TIMP-1水平方面。三、“伏毒”之“毒”与分子水平的MMP-1、TIMP-1存在一种客观的比类关系,同时伏毒之“伏”亦体现在UC分期的缓解期。四、伏毒与UC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客观化,促进了中医理论严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