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全球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立足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工混凝土特殊服役环境和当地丰富的粉煤灰和风积沙资源,研究室温环境下,通过碱激发技术实现粉煤灰高替代水泥配置风积沙混凝土,既是对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风积沙的再利用,也是减少全球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从宏观、微观、化学组成等角度研究室温养护下不同碱掺量粉煤灰风积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孔隙结构和化学成分演化规律,并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碱激发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立足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工混凝土特殊服役环境和当地丰富的粉煤灰和风积沙资源,研究室温环境下,通过碱激发技术实现粉煤灰高替代水泥配置风积沙混凝土,既是对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风积沙的再利用,也是减少全球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从宏观、微观、化学组成等角度研究室温养护下不同碱掺量粉煤灰风积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孔隙结构和化学成分演化规律,并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碱激发风积沙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探究室温环境各因素对耐久性的影响机制,为碱激发风积沙混凝土在实际工程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室温养护环境碱激发技术可有效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且有助于增加风积沙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发现粉煤灰掺量20%~40%之间,5%NaOH掺量为最佳用碱量,40%粉煤灰掺量碱激发风积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20%粉煤灰掺量的普通风积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当,碱激发技术(5%Na OH)使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对水泥的替代率由20%增加到40%。2.室温环境碱激发粉煤灰制备风积沙混凝土有利于提高其抗风蚀、抗冻融、抗风蚀-冻融耐久性能。风沙吹蚀使风积沙混凝土表面出现吹蚀坑,粉煤灰掺量越大,其抗吹蚀性能越低,但碱激发风积沙混凝土的抗吹蚀性能优于普通风积沙混凝土;适量碱性激发剂有助于提高风积沙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20%~40%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5%Na OH的碱激发风积沙混凝土的抗冻性最优;在风蚀-冻融耦合作用会加快碱激发风积沙混凝土的损伤进程,碱激发风积沙混凝土的抗风蚀-冻融性能优于普通风积沙混凝土。3.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试验显示碱激发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内产生聚合度更高的水化产物N-A-S-H;微观孔隙结构试验发现适量碱掺入能够改善风积沙混凝土的孔隙结构。高聚合的水化产物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优化孔隙结构;冻融环境下混凝土主要发生物理破坏,孔隙变化主要是无害孔向有害孔的演变;风蚀-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孔隙主要为无害孔和少害孔向多害孔转化。4.选择冻融循环和风蚀-冻融循环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来描述损伤度,引入Weibull分布理论,建立了碱激发风积沙混凝土的冻融寿命预测模型和风蚀-冻融寿命预测模型,体现了碱激发风积沙混凝土在不利服役环境的损伤规律。
其他文献
鉴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混凝土建筑物与构筑物服役环境恶劣,所处环境中氯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大量存在且浓度各不相同,混凝土在此环境中服役易发生膨胀、开裂等破坏,从而出现强度损失,最终导致混凝土破坏。同时我国西北部地处高纬度区,混凝土还将受到冻融侵蚀破坏,导致混凝土破坏机理更加复杂。因此本文选择开展冻融循环与氯盐、硫酸盐侵蚀的共同作用下普通混凝土(PC)、单一纤维混凝土(XC,WC),混杂纤维混凝土(XWC)、
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的温带典型草原,是我国北方作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草原型流域水文功能逐渐衰退,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日趋严峻,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从流域生态格局和水文过程出发,开展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对草原生态保护、区域农牧业发展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
黄河冰凌灾害问题在历史上以孕灾环境复杂、突发性强、难以防治而成为我国冬春季节江河中极为突出的自然灾害。内蒙古河段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河道流向和气候条件,导致凌汛期灾害频发。本文针对变化环境下内蒙古河段防凌减灾问题展开系统研究。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法、水体指数法提取凌汛致灾因子蕴含的持续性、突变性规律;采用横、纵向形态分析和断面地形法,定性、定量明晰海勃湾枢纽坝下河道冲淤演变
微塑料作为一种易迁移、粒径小、危害大的新型污染物,在水体环境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在海洋、河流、高山湖泊、城市湖泊、水库等环境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但大多以微塑料的基础调查、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水平迁移分布和在水体中的毒理效应为主,关于微塑料自身性质影响其在不同环境中的迁移分布以及不同类型微塑料的迁移分布与风速相关性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以北方典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作为研究区,以微塑料为研究对象
随着全球工业和科学的快速发展,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具有泛用性和无可替代性,但其也暴露出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与能源等相关问题,所以如何利用好混凝土这把“双刃剑”尤为关键。工业废料粉煤灰具有产量大、造价低、优化混凝土内部级配等优点,但同时会造成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降低等缺点;纳米SiO2作为建筑新型材料由于高火山灰活性、晶核诱导效应、填充效应等优点,使混凝土全龄期抗压强度提高、抗盐冻融性能改善明
由于砒砂岩风化的岩土体极易受重力、水力、风力侵蚀,又由于工程开发等人为因素影响,导致大量松散砒砂岩裸露在地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以及生态环境破坏。若能将松散砒砂岩作为可利用资源,结合当地电厂粉煤灰废料和水玻璃研制经济环保的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公路路面基层、路基围护和农田衬砌等工程领域中,对固土挡沙、减少当地水土流失、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环保效益和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以砒砂岩水泥复合土为研究
土壤盐渍化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全球范围的土壤盐渍化加剧,给人类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灌区的土壤盐渍化及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大威胁。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对河套灌区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盐量等重要指标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18年至2020年中4月、10月的12景Landsat8 OLI及Sentinel-2遥感数据为基础,引入多种
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漠区域生态环境差、生态功能脆弱等许多生态问题亟需解决,科学引导生态修复工程,因地制宜的制定治沙方案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课题的研究针对于风积沙颗粒粒径小的特点,可作为天然细骨料,深入思考了如何合理利用风积沙资源,并通过试验研究制备了风积沙水泥基自流平砂浆。本文通过组成材料对自流平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以及配合比的正交试验优化,制备了风积沙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并对材料成本进
人类活动已成为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因地制宜地确定内蒙古草甸草原最佳草地处理方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半干旱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仅围封(UNM)、围封+1年刈割(M1)、围封+多年刈割(ML)、围封+火烧(F)和放牧(G)等不同处理方式对植被群落和土壤特征的影响。分析经不同处理植被物种组成、植被数量特征、群落多样性以及土壤温度、含水率、电导率、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丰富,为我国主要能源基地之一,鄂尔多斯市神东矿区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高强度煤炭开采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一系列地下水资源短缺问题,由开采引发的水质与水量的变化,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以神东矿区旗下较有代表性的补连塔矿区为研究区,开展采煤驱动作用下含水层系统演化研究,探究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特征及